在多位與會人士看來,綠色復甦是有韌性的復甦,將令所有人受益。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劉燕華說,全球氣候合作任重而道遠,疫情後綠色復甦是氣候合作的大好時機。同時,應對氣候變化也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方向。在“十四五”階段,中國將繼續調整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推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等,真正把綠色發展落實落地。
中國銀行行長劉金指出,全球可持續金融市場潛力巨大,但現階段仍存在規則標準不統一、市場機制不完善、產品創新不充分等制約。他建議要積極培育可持續金融市場,並創新可持續金融信貸產品,創新方式開展排污權、碳排放權、用能權等綠色權益抵押質押貸款業務,為各類參與主體提供專業化的子服務。
在投資者眼中,氣候變化是“一門好生意”。一個普遍的共識已經形成,碳減排未來的投資方向將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築、工業和綠色農業,要抓住歷史性機遇,就必須深入這些領域尋找下一個風口。
美國保爾森基金會副主席兼總裁戴青麗說,氣候投資正在成為主流,中國將成為氣候商業熱潮的核心。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陳文輝認為,碳中和是一條又長又寬的賽道,很可能像“數字化”一樣讓中國各個領域煥然一新。面對這樣的經濟社會革命,作為投資機構需要有長遠目光、做長遠規劃,才能抓住機遇。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餘紅輝表示,面對新要求,科技創新將起到關鍵作用。要通過擴大綠色低碳技術的集成應用,實現零碳效用規模化,進而引領區域的綠色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