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我國每年被損耗和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接近糧食總產量的6%。畢犬洋認為,用好臨期資源可以實現雙贏。“原本臨期食品的歸宿是飼料廠和垃圾場。我們搭起了一座橋,讓消費者得到實惠,商家及時止損。”
動態定價吸引眾多粉絲
今年4月29日頒行的《反食品浪費法》明確提出,食品經營者應當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記者在北京多地走訪發現,實體店鋪大多以折扣店作為宣傳噱頭,似乎刻意不提“因臨期而打折”。對此,不少顧客心知肚明,也有顧客以為只是短期促銷。在某進口折扣店的粉絲群裡,記者看到不斷有人詢問:“活動什麼時候結束?”
在這方面,線上平台更加公開透明。打開好食期APP,“日期越近越便宜”的標語十分醒目。主頁被劃分為2~6折專區,按照倒計時折算價格。
在淘寶搜索關鍵詞可以發現,直接將“臨期”寫入店名的店鋪多達上千家。其中,銷量排在首位的店鋪坐擁156萬粉絲,食品介紹裡,不僅顯示保質期,還能看到與正期食品的價格差。
有關人士表示,消費者真正敏感的是價格而非保質期,這是臨期食品火爆的真正原因。
邱喆認為,如果食品日期不同而價格無差別,消費者選購時會挑最新鮮的。一旦根據日期形成差異化定價,性價比的優勢得以顯現,每類食品都會找到合適的人群。
按照這種理念,善食者聯盟曾嘗試根據保質期動態定價,“假如商品價值100元,保質期為100天,那就讓商品每天降價1元。”邱喆說。
先天不足制約規模經營
記者採訪發現,臨期折扣店主營進口食品,兼有網紅品牌,國內一線品牌占比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