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在許多親歷者心中,1977年的冬天,是一個火熱的冬天——
關閉十餘年之久的高考大門,重新打開。570萬出身不同、年齡懸殊、身份迥異的人,湧進考場……一個通過公平競爭改變命運的時代就此到來。自此之後的40餘年裡,“高考”承載著萬千中國人的期盼與夢想。
今天,收藏在國家博物館裡的數張1977年高考准考證,無聲地訴說著一代人於歷史轉折點上的迸發。
1977年8月初,鄧小平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與會者紛紛主張立即恢復高考,得到鄧小平明確支持。從8月中旬開到9月下旬的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在激烈的爭論後最終達成共識,改變“推薦上大學”的招生方法,恢復高考。
當年10月,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提出,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幹部和應屆畢業生,符合條件均可報考。招生辦法是自願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恢復統一考試,由省級命題。招生考試在冬季進行,新生春季入學。
這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77級山東考生劉相用“空前絕後”來形容當時的場景:“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師生、夫妻攜手同進一個考場。我所在的那個縣城當時有90多萬人口,參加考試的人非常多,但最終過了成績、體檢等關口進入校門的還不到50人。”
那是積聚了太久的渴望,那是壓抑了太久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