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明報社評:港競爭力下降 應凝聚人才
http://www.CRNTT.com   2021-06-21 11:15:52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據明報報道,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上周發表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下跌兩級,降至第7位,雖說疫下經濟表現欠佳是主因,然而近幾年香港競爭力持續下滑,亦是不爭事實,港府強調年報列舉的四大競爭力範疇,香港在“政府效率”方面的排名,仍然維持榜首,然而年報所提的“政府效率”,傾向側重便利營商的政策,而非一般市民最關心的施政效率;受過去兩年政治變化影響, 本港一些政治、社會環節的評價亦無復舊觀。香港長遠競爭力面對不少變數,需要固本培元,除了吸引資本,更要在吸引人才方面多下工夫。

  國際排名一再下跌
  
  設法維護制度優勢

  有關競爭力的排行榜五花八門,評估方法不一,各有各的局限,IMD的世界競爭力年報,是較受注目的國際量化比較。IMD的競爭力評估,可分為四大範疇,包括經濟表現、營商效率、基建軟硬件,以及政府效率。四大範疇之下,各有一系列分項,每一分項又附有很多細項。舉例說,“政府效率”之下設有公共財政、稅務政策、營商立法、制度框架和社會框架5個分項,“社會框架”下又有逾10個細項,包括政治不穩定風險、堅尼系數、人口老化、機會平等、社會團結和公正等。

  2017年,香港在IMD世界競爭力排行榜獨佔鰲頭,之後兩年退居第2,及至最近兩年更有拾級而下之勢,去年由第2位降至第5,今年更跌至第7。去年香港競爭力排名下跌,主要受反修例風暴影響,經濟表現跌幅尤大,至於疫情和《港區國安法》實施所帶來的變化,新一份年報則有較多反映。IMD的研究,較為側重經濟元素,去年疫情重挫各地經濟,中國在主要經濟體中一枝獨秀,今年競爭力評分,中國排名便由第20位升至第16位,升幅冠絕亞洲。相比之下,香港和新加坡作為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競爭力排名下跌,某程度都跟控疫措施影響經濟運行有關。IMD列出去年本港15個跌幅最大的細項評分,主要都與經濟有關,諸如失業惡化、經濟萎縮、政府財赤加劇等,而政治社會環境變化,對本港競爭力亦有一定影響。

  港區國安法實施,有人認為有助香港由“大亂走向大治”,有人則對香港前景感到悲觀,擔心“自由法治不再”;港府則表示,有信心保持香港在法治、自由貿易、簡單低稅制等方面的制度優勢和競爭力。比起疫情因素,政治社會環境變化對競爭力的影響,傾向緩慢但長遠,現在下定論言之尚早,過度低估或高估皆不適合。最新出爐的IMD報告,當然無法反映長期走勢全貌,不過亦有一些端倪值得密切留意。
IMD列出去年本港15個改善最大的細項,其中之一是政治不穩定風險減少,港區國安法在這方面的作用確是相當明顯,然而同樣需要留意的是,政治不穩定風險所屬的“社會框架”分項,香港排名再度下跌,由去年第27位,降至最新的第34位,本港在社會團結和公正等部分細項的評分都不理想,若與反修例風暴前排名第20比較,名次更是差了一大截。

  社會深層矛盾
  
  妨礙凝聚人才

  港府強調,本港在經濟表現、營商效率、基建軟硬件這三大競爭力範疇,排名雖有下跌,惟在政府效率這一範疇,香港仍能保持第1,然而正如前述介紹,IMD所說的“政府效率”,較集中於便利營商方面,並非一般人所理解的施政效率、行政效率。本港抗疫一年半,總算能夠有效控制疫情,單論感染及死亡宗數,確比很多國家及地區理想,可是過程跌跌撞撞甩漏頻頻,市民看在眼裡,恐怕很多人都不認為政府辦事很有效率。比較IMD這幾年的報告,反修例風暴前,外商評價本港經濟吸引力元素,約三成人認同“政府能幹”是其中之一,在15項元素中位處中游,現在卻跌至不足3%,在15項元素中包尾。當局必須面對現實,多幹實事,改善形象。

  香港政治社會秩序正處變動之中,反映政府透明度、法律規管及法治評價等的“制度框架”,最新排名第11位,較反修例風暴前跌了3位,跌幅不算太大,顯示IMD對香港的制度優勢能否維持,仍處觀望態度。世界變局錯綜複雜,香港競爭力受很多外部因素影響,最重要是先做好自己,加強科研投入,凝聚各方人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最近本港有關移民和人才外流等問題的討論甚多,政治氣氛無可避免影響人們的抉擇,然而香港若能提供發展機會,長遠總可凝聚人才。當局需要讓本地青年有更多上流機會,同時亦要有一套周全的人才政策,吸引各方人才在港長線發展。早前本港一項研究發現,最近10多年,內地不少高學歷者來港,可惜這些“港漂”很多都沒有選擇落地生根。生活成本高和居住環境差等問題,顯然是影響香港凝聚外來人才的因素。香港土地房屋問題水深火熱,社會深層次矛盾不僅令港人覺得難捱,也令很多內地、外地人才無意以港為家,港府若不切實解決問題,縱無政治或外部因素左右,競爭力亦只會不斷下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