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民以食為天。在中國這樣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能否端牢14億人口的飯碗,是一個非同小可的問題。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幾千年來歷朝歷代都未能根本解決中國人民的吃飯問題,饑餓的威脅始終如影隨形般地伴隨著中國人民。
新中國建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中國人民早已告別了饑餓,完成了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歷史性轉變。1993年在全國範圍內取消了糧票,此舉清楚地表明中國已解決了吃飯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惠農利農的重大政策、重大舉措、重大戰略,扎實推進“三農”工作,農業農村發展成就輝煌。迄今為止連續18年的一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業的,就是一個最有力的證明。
人們應該不曾忘記:2000年在湖北監利縣農村基層工作的李昌平,在寫給時任總理朱鎔基的信中直言不諱地大聲疾呼: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這封信引發了中央對農業工作的高度重視,於是“三農”工作由此成為此後歷屆中央領導集體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中央一貫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沒有數億中國農民的脫貧致富,就根本談不上全面小康。於是,想方設法推動廣大農民致富的各項政策相繼出台。
2006年開始取消農業稅,由此使持續2000多年的這一稅收項目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此舉極大減輕了廣大農民的負擔,激發了各地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但如何進一步使廣大農民真正告別貧窮,還是一個極為艱巨的任務。農民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僅靠種植糧食很難致富,所以中國的貧困群體主要集中在農村,脫貧攻堅首當其衝就必須解決農村中的大量貧困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