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構建阻礙與構建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1-07-28 00:15:57


金門民眾如今已經喝上了大陸供水,這是真正的善政關懷。
  中評社╱題: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內涵、構建阻礙與構建路徑 作者:朱時宇(南京),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摘要】“兩岸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倡導提出的。早在2013年6月,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就提出應“增進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①2015年5月,習近平又在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時,提出“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②2016年,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學界已從不同角度對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相關理論問題進行研究。本文擬進一步探究兩岸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當前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主要阻礙因素以及構建的可能路徑,以期深化學界對於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

  一、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兩岸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理念,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筆者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兩岸命運共同體應強調兩岸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一致

  文化在共同體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總能在千萬次社會實踐的重複與強調中,以穩固的社會模式加以沉澱,內化為共同體普遍的社會心理和價值涵量。”③儘管台灣島內的文化較為多元,但中華文化仍是兩岸文化的主流。已有多位學者指出應將文化交流作為當前兩岸交流的突破口。因此,兩岸同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化的弘揚者,這一點理應予以重視。

  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是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從血緣和文化角度而言,目前台灣地區的絕大多數民衆依然認可自己屬於中華民族。大陸近年來正是以此為抓手,制定各項對台政策方針。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岸的民族認同還存在很大的分歧。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個文化意義上的民族(Nation),更是一個政治意義上的民族。台灣的多數民衆在文化上認同中華民族,卻在政治上游離於中華民族之外。兩岸民族認同的一致應當以台灣絕大多數民衆在政治意義上認同中華民族為目標。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堅決遏制“台獨”勢力,維護祖國領土完整,促進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當然是必要條件。兩岸命運共同體對促進台灣同胞的國家認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參與者是兩岸全體同胞

  命運共同體的主體是“人”,具體到兩岸命運共同體而言,其主體就是兩岸全體同胞。中華民族歷來注重整體性,團結互助、風雨同舟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中國大陸的扶貧工作體現了全民共享祖國發展成果的理念,這既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也是中華民族歷史傳統在現代的發揚。對於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大陸官方反復表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願意“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和成果”。將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全體同胞納入到兩岸命運共同體之中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三)兩岸命運共同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在1895年以前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統一狀態。《馬關條約》簽訂後,台灣被日本殖民統治長達半個世紀,直到1945年台灣才重回祖國懷抱。在經歷了短暫的統一後,兩岸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再次分離。從歷史的長時段來看,兩岸統一的時間遠超過分離的時間。近代以來兩岸的分離是國家衰落造成的歷史悲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從近代以來的歷史中,“兩岸同胞深刻體會到,大陸和台灣是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我們的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國家強大、民族強盛,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生存、發展、尊嚴的保障。”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快速提升,中華民族正處於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建立本身即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環,同時兩岸命運共同體也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巨大助力。讓全體台灣同胞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無疑也會提升其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民族自豪感,增進其對於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解。

  二、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阻礙因素

  當前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仍面臨著諸多阻礙因素。歷史遺留因素與現實政治因素的交織,島內“台獨”勢力與海外政治勢力的勾結聯動,預示著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歷程不會一帆風順。

  (一)兩岸長期分離造成的差異與隔閡

  兩岸長期分離使得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幾乎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僅從認同層面來看,兩岸文化認同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但是民族認同已出現較大差異,而“兩岸國家認同同一性已經被差異性趕超,差異性有擴大的趨勢”。⑤儘管兩岸交流合作會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但這種交流并不一定導向台灣同胞認同的變化。兩岸之間的認同差異仍在進一步擴大,且在兩岸青年群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兩岸認同上的差異將對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二)蔡英文當局提出“台灣共同體”理念,試圖構建“台灣民族”

  蔡英文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提出了“台灣共同體”理念。已有學者指出:所謂“台灣共同體”理念“表面上是要緩和台灣特殊政治結構所造成的族群隔閡和社會撕裂,但它更深層目的是要藉‘台灣共同體’來催生‘台灣民族意識’,將之 賦予‘國家認同’意涵”。⑥“台灣共同體”在凝聚台灣內部的同時,也意味著對於大陸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排斥與抵拒心理。在當今將“台灣主體意識”當作一種政治正確的台灣社會,“台灣共同體”仍有一定的市場。

  從上世紀後半葉開始,“台獨”勢力一直試圖建立所謂“台灣民族”。但由於當時島內主流民意高度認同中華民族,“台獨”勢力構建“台灣民族”的努力歸於失敗。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蔡英文當局上台後,島內“台獨”勢力猖獗,“台獨”勢力構建“台灣民族”的工作也在全面展開。建立“台灣民族”雖然是“台獨”勢力的妄想,但勢必將對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認同產生消解作用,值得大陸警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