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運用數字技術提高流通效率、建好國內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有很大空間。 |
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暢通國內大循環”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處於中心地位,是中國提高經濟發展自主性和內生穩定性的必然選擇,具有戰略意義上長期性。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國內大循環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地位都將持續增強。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正不斷激活消費新市場、帶動供給側升級,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加強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數字化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途徑
學習時報發表浙江工商大學校長鬱建興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國內大循環能否暢通的關鍵。
2021年以來,浙江、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省域層面的數字化改革方案,即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把數字化貫穿到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各方面,對治理的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從整體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治理能力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整體智治、高效協同。
針對行政體制因素導致的碎片化市場問題。數字消費活動的無地域性使其“天然”能夠打破區際間壁壘,推動高質量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加速內外貿一體化,進而引領傳統商貿領域高質量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針對龐大國內市場的供需匹配問題。依托互聯網平台技術和商業模式,將顯著提高供需匹配水平和效率,不僅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更有效引導組織企業生產活動。
針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問題。綜合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大幅提升供應鏈敏捷性,還可以提升供應鏈智能化水平,提前預警斷鏈風險、搜尋替代方案,增強供應鏈的韌性和靈活性。
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我們以技術方式打破各類阻礙,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十四五”時期,中國運用數字技術提高流通效率、建好國內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有很大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