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碼“飛天”艙外航天服
http://www.CRNTT.com   2021-07-05 12:12:20


 
  “波紋袖”︰既舒適又靈活

  縫紉車間的王其芳工齡最長,一幹就是21年,她手下的針線活走針緊密、順直,美觀又嚴謹。縫紉組組長楊金興說︰“她做的航天服上肢是最好的!”

  在太空,航天員穿著航天服後活動的操作主要靠上肢實現,所以製作時既要考慮活動的靈活性,還得考慮充壓後的承力性。王其芳用一雙巧手,做出來的“波紋袖”充壓後舒適度和靈活度都是一流。

  她以打結為例介紹說,因為結點是多條線的交錯處,特別硬,就得用簪子扎孔、穿針,再用鑷子把針拽出,光打結就有3道工序,一套艙內航天服上肢有76處孔需要打結,僅這個活就得幹兩三天。

  必須用手工嗎?能不能用設備替代呢?車間主任李楊說︰“從目前的技術能力看,還真不行。沒有任何一個機械比手更靈活。”

  艙外手套︰尺寸公差不超過1毫米

  與王其芳同樣手巧的,還有做手套的師傅郭濃。他兩個月要交付6副艙外手套,幾乎每天都在埋頭苦縫。

  就算是手縫,同樣要求精準,尺寸公差也不超過1毫米。郭濃介紹說,更重要的是,由於航天服的特殊性,不能反復拆縫,走針的時候務必小心,力爭一次到位。

  也正因為此,郭濃和同事們在縫制的時候,必須做到手到哪眼到哪,時間久了,練就出一雙雙火眼金楮。

  “我們這裡的工匠,個個視力都是2.0。”李楊開玩笑說。

  液冷服︰全身上下鋪線100米

  航天員在艙外活動時會產生熱量,需要穿上給身體降溫的液冷服。

  液冷服是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全身上下全是細密的小孔,供42根液冷管路線均勻穿過,每兩孔間穿1厘米的線,全身上下鋪設100米左右,就得穿20000個孔,尤其是頭部的蛇形分布線路,得穿出個太極圖。

  氣密層︰反復刷幾遍膠

  在真空中,人體血液中的氮氣會變成氣體,造成減壓病,必須給航天服加壓充氣,否則就會因體內外的壓差懸殊而造成生命危險。

  因此,航天服的氣密性要求極為嚴苛。車間的林波師傅介紹說,比如為艙外航天服氣密層刷膠,也不是簡單地刷,要觀察溫濕度、刷膠時間、薄厚度要適量均勻。

  “刷完晾,晾完刷,要反復刷上幾遍。”林波說。

  粘膠組組長莫讓江說,艙外服氣密層的TPU材料表面非常光滑,粘膠前必須塗上一層表面處理劑對表面進行活化,稍微處理不當,表面就有可能造成損傷。而透明色的材料導致肉眼幾乎看不見特別小的損傷,等到後期加工完再充壓測試就為時已晚。

  金屬“硬軀幹”︰不能有0.1毫米細微毛刺

  艙外航天服有個金屬結構的硬軀幹,外形像是一個鎧甲,背後掛有保障生命的通風供氧裝置。李楊介紹說,光單機產品有100來個,由30多個外協單位分別生產,最後從五湖四海聚集到艙外服系統集成總裝車間裝配。

  金屬“硬軀幹”上有1000多個米粒大的小孔,和配套的各種不同規格的螺絲,組長岳躍慶帶著組員們用鑷子夾著酒精棉一點點仔細擦拭,再用放大鏡檢查是否徹底擦洗乾淨。

  “一粒浮塵都有可能釀成大禍。”岳躍慶說。

  踫到毛刺,岳躍慶就變身整形醫生,要給金屬表面做“磨皮”手術。多年來,岳躍慶練就了“好手功”。他說,哪怕是0.1毫米的細微毛刺,都能摸出來。

  背包門︰航天員“生命之門”必須密封嚴實

  艙外服的背包門被稱為航天員的“生命之門”。在太空環境下,背包門如果密封不嚴,將直接威脅航天員的生命。

  岳躍慶介紹說,背包門的插銷座有4組、插銷門有4組,插銷座和插銷門合上時要天衣無縫。

  為此,他們用卡尺一點點地量,精度精確到幾十微米。最終,他們用極精準的工藝手段使得開背包門省力一半多。此外,他們還憑著毅力和巧勁,硬是把口徑只有幾毫米的不�鋼小孔打磨得跟鏡面一樣光滑。

  “幹就要幹到極致。”岳躍慶說,“艙外航天服里有氣液、通風管路和電纜,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還得注意各條線路安裝美觀、整齊,膠痕清理乾淨,標識可視角度便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