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掀開了大運河歷史的嶄新篇章。
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我國大運河保護管理工作高度讚賞。大會報告指出,中國為應對遺產保護和管理工作方面的問題做了大量工作,這非常引人矚目且具有重要意義。
“十三五”期間,我國文物保護力度持續加大,2000多項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有效實施;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登記,國有可移動文物豐厚“家底”得以摸清;建立文物違法案件督察約談機制,開展衛星遙感監測,完善違法舉報受理機制……
“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的科學理念,讓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的美好畫卷,在中華大地徐徐展開。
傳承:“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
2020年9月28日,考古,這門略顯高冷的學問,走進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課堂。
講解人陳星燦,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專家。在6天前召開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同包括陳星燦在內的發言代表們進行了深入交流。
“學習的主題是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陳星燦回憶說,總書記對許多考古項目都十分關注,並對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提出要求,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
亘古星宇下,敦煌莫高窟靜立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