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21-07-09 08:19:16


  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習近平主席在今年4月22日召開的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全面系統闡釋了“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和核心要義,完整揭示了對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規律性認識,提出“面對全球環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難,國際社會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動,勇於擔當,勠力同心,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汲取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借鑒人類文明有益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對世界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等方面,深刻把握“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豐富內涵。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內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大自然孕育撫養了人類,人類應該以自然為根,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網打魚、不射夜宿之鳥,反對“竭澤而漁”“焚藪而田”的做法。這些關於對自然要“取之以時、取之有度”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認為,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恩格斯指出,“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支配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了自然、環境對人具有客觀性和先在性,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必須建立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此,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堅持綠色發展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是樸素的真理。”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加深了人們對人類社會發展問題的思考,加深了人們對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認識。面向未來,我們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

  堅持系統治理

  保護生態環境,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注重系統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按照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從而達到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

  需要看到,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我們需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看問題,尋求新的治理之道。要遵循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空間;要劃定生態紅線,把良好的生態系統盡可能保護起來;要加快形成自然保護地體系,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在空間上對經濟社會活動進行合理限定,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