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期中卷”中,旅遊、文化、體育等“幸福產業”恢復向好,成為一個喜人亮點。數據顯示,1-5月份,我國規模以上游覽景區管理企業營收同比增長83.6%,連續3個月保持80%以上高速增長;規模以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收同比增長56.4%,增速快於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4.5個百分點。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實現這一目標,相應的供給必須跟上,而“幸福產業”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社會生活受到很大影響,人們的幸福感“被打折”。得益於嚴格的防疫措施及疫苗接種率的大幅提升,我國工業產業穩步恢復,經濟實現持續復甦,居民出行意願也增強了,追求“詩和遠方”的熱情再度點燃。所以,才會有清明、“五一”、端午假期國內出游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4.5%、103.2%和98.7%。
“幸福產業”恢復向好,依托的是我國強大的市場需求。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超14億人口、近9億勞動年齡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超2.6億60歲及以上人口,這些數字對應著巨大的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需求。隨著這些需求潛力不斷地釋放,“幸福產業”的體量相當可觀。
“幸福產業”恢復向好,與我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直接相關。2021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8%,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恩格爾系數被看成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刻度尺”,我國居民恩格爾系數已經接近聯合國劃分的20%-30%的富足標準。接近富足標準的居民生活,對於 “幸福產業”高質量發展有著迫切的需求。
當前,“幸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幸福產業”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幸福產業”的良好發展也推動著服務業穩步恢復。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296611億元,同比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4.9%。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5.7%,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0%。
未來,“幸福產業”會發展得更好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國正在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我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會止步。伴隨著中國經濟不斷轉型升級,“幸福產業”也將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馬常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