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原所長張雲介紹西藏的發展(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 張爽)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簽訂《十七條協議》,開啟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十七條協議》簽訂以後,70年來西藏的發展變化是全方位、由內而外的。西藏的發展得益於西藏人民的艱苦奮鬥,也離不開在“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共同繁榮”的政策下,全國各地各部門對西藏的支援。全國援藏譜寫了一段新時代各民族團結奮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佳話,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今後對西藏的援助應該逐步從“輸血”走向“造血”。
據中國藏學研究中心歷史研究所所長張雲介紹,西藏和平解放之後,國家在多方面支援西藏,比如技術支援,1952年9月,首批來拉薩考察農業技術的人員,開始在西藏第一次種植冬小麥實驗,此後陸續還有很多國家派遣的技術人員到達西藏;醫療援助,1952年9月8日,在中央的關心和國家有關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援下,拉薩人民醫院正式成立,後來各地區的醫院也陸續成立;教育支援,根據當時《人民日報》報道,西藏和平解放兩年來,拉薩、昌都、丁青、波密有了700多所學校;基礎建設支援,1954年,青藏公路、川藏公路開通,與此同時電力水利各方面的建設也在同步開展;物資支援,例如1956年6月10日、1959年的5月中央調給西藏載重汽車和40萬斤茶葉;人才援助,1956年8月第一批援藏教師來到山南,湖南、四川各地也支援了西藏的教育。
1994年中央召開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時,確定了中央對西藏的對口支援政策。各省市、中央國家機關、央企對口支援西藏地方,比如北京、江蘇援助拉薩市,上海、山東援助日喀則,陝西、河北援助阿里。據初步統計,1994—2020年僅直接援助這一項就有九批,總投資523億元。
筆者認為,西藏今天取得的發展成就離不開各地對西藏的對口支援。對口支援政策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提出了“先富帶後富,實現共同富裕”,西藏是祖國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西藏地處邊疆,其發展、穩定更是關係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各地不遺餘力地支援西藏,既是出於道義,也是一種責任。
筆者認為,西藏和平解放已經70年,西藏的發展今非昔比,長期輸血式的援助容易造成援助依賴,今後全國對西藏的援助可以逐步轉為造血式的援助,比如重視培養西藏本地人才。西藏人是建設西藏的主體,要讓他們在西藏的發展中有更多的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建設家鄉;幫助西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遊產業。西藏的旅遊資源豐富,空氣清新,宗教文化獨特,吸引著國內外大批遊客去“朝聖”。旅遊業屬於第三產業,能夠吸納較多的人口就業,國內有經驗的旅遊城市可以幫助西藏建立完整完善的旅遊產業。
筆者認為,涉藏問題是西方國家最關注的涉華議題之一,例如美國頻頻出台涉藏法案。但西藏7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也恰恰說明中國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符合西藏實際需要的,西方國家應該直面事實,不再妄想通過干涉中國內政抹黑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