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據人民網報道,農業農村如何搭乘智能化、數字化快車實現高質量發展?8月23日,智慧農業高峰論壇在重慶召開,政府機構、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重慶,共同探討智慧農業發展模式,交流智慧農業發展成功經驗。
作為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論壇之一,智慧農業高峰論壇以“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與會嘉賓圍繞農業農村信息化助力鄉村振興、從系統工程的角度談智慧農業、無人農場引領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強化數字賦能助推“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等主題作分享。
加速發展信息化助力鄉村振興
以“農業農村信息化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通過線上視頻作了分享。他指出,“十三五”末,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8%,實現了全球領先的農村網絡覆蓋。當前,農業生產智能化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組織開展了數字農業試點、精准農業應用等一系列項目工程,引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開展應用。
唐珂表示,電子商務逐漸成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熱點,全國各地開展了電商購物節、高峰論壇等活動,不斷優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與此同時,農產品、電商也成為農業農村創業的重要領域。數據顯示,鄉村信息服務體系已經基本覆蓋全國,全國共建成運營益農信息社45.4萬個,覆蓋全國80%的行政村。
此外,“互聯網+”也大幅提升了政務管理效率,打造“一網打盡”式市場信息發布服務窗口,農業農村信息化科研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不斷提升農業農村信息化科研創新能力,形成了產學研用協同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儘管如此,農業農村信息化仍然存在很多挑戰。信息化與農業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呈現出智慧化、綜合化、全程化的特點。”唐珂表示,面對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實現從點的突破轉變為系統提升,具體將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二是大力發展數字生產力;三是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四是推動智慧農業技術創新。
信息和知識是智慧農業核心要素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表示,智慧農業是未來發展方向,而智慧農業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要素,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等技術不斷實現。
當前,智慧農業發展呈現出大數據技術滲透到農業全產業鏈,無人化、少人化迅速發展等趨勢。
展望未來,智慧農業將成是世界關注點,趙春江表示,大力發展現代科技,進一步促進農業變革,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機器換人是智慧農業發展趨勢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主任李道亮表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生產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勞動生產率低、資源利用率低、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老齡化明顯等現象。
20年後誰來種地養豬?李道亮表示,信息技術進步促使機器換人成為可能,無人農場將是大勢所趨。
近年來,農業不斷轉型升級,實現了從小農生產、機械化生產、智慧生產到無人化生產的轉變。“無人化生產通俗來說,就是人不進入農場的情況下,所有操控通過機械化實現。”李道亮說,不同應用場景下無人農場的具體表現形式不同,其中無人農場系統大致由技術設施系統、作業裝備系統、測控系統和管控雲平台系統組成。
如何進一步發展無人農場?李道亮表示,要提前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鼓勵大型企業的產業拉動,打造農業4.0產業生態圈,培育信息化人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由此推進我國智慧農業發展。
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發展必由之路
論壇現場,中共巫山縣委書記曹邦興以“智慧賦能現代山地高效農業高質量發展”為題現場演講。
“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曹邦興介紹,通過種業“自由化”,精挑細選“優質種”,巫山積極與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科研能力,培育出了更多符合山地農業發展的優質高產抗病品種。
同時,巫山通過種管“信息化”,努力告別“望天收”,當前現代山地農業全面見效,智能化灌溉、數字果園平台、可視化數字平台等技術,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改變傳統靠天吃飯的局面。
此外,通過數字果園平台實現“統管”。從全產業鏈大數據平台,即可了解生產端、銷售端實時情況,在線完成病蟲害管理等果園管理。目前,巫山已經有1542個種植主體入駐數字果園。
以數字化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當前,數字化已經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浪潮科技董事長王方以“數字化轉型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作演講。
王方在演講中指出,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數字化已逐步融入到鄉村振興的規劃和建設實踐之中。特別是圍繞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打造農業新基建,夯實農業數字化轉型底座,同時進一步實現農業資源數字化、農業產業數字化和鄉村服務數字化,加快推動農業農村領域的數字化轉型。
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正在依托自身優勢,積極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王方介紹,面向鄉村振興領域,浪潮形成了包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平台建設、數據治理在內的數字化能力,以及融合方案能力和建管運服能力,致力於產業興農、鄉村治理和惠民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