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鶴齡赴國民黨台中市黨部擔任講座受訪。(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9月12日電(記者 方敬為)中美領袖通話後,傳出美方考慮將“台北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拜登尋求同習近平通話,代表有意轉圜美中關係,可是一方面又怕被貼上示弱標籤,同時擔心中方得寸進尺,因此亮出台灣牌,作為後續對中博弈的籌碼。
袁鶴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事務碩士、東吳大學政治系學士。現任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逢甲大學EMBA兼任教授、中華台商研究學會理事長,曾任台中科技大學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等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上午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熱線,隨後英國《金融時報》便披露,台“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與“外交部長”吳釗燮低調赴美開會,並傳出美國認真考慮將台駐美機構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中美領導人釋出緩和訊號之際,又出現牽動敏感神經的台灣議題,引發關注。
袁鶴齡表示,拜登尋求與習近平對話,另一面卻傳出美國政府考慮更改台駐美機構名稱,雖然看似沒有邏輯,但其實對拜登而言,這樣的做法,是保持住自我聲望,且維繫對中競爭格局的一套策略。
拜登之所以尋求跟習近平通話,當然是希望緩和美中之間的關係,袁鶴齡指出,由於美軍撤離阿富汗的負面效應擴大,衝擊美國全球戰略布局,對拜登政府而言,現階段有緩解對中關係的需求,以便在後續處理國際事務上相對穩當,畢竟中國因素確實會影響到美國對外策略,拜登有必要在此時祭出一些作為,減少先前的失分。
可是,袁鶴齡提到,拜登嘗試轉圜對中關係的做法,一來可能被貼上對中示弱的標籤,給政治對手見縫插針的機會,二來白宮也擔心北京因此得寸進尺,壞了先前所形塑出的制中結構,這對拜登而言,若不妥適處理,恐怕成為一大問題,無論在政治面上或是外交面上皆然。
所以就拜登的立場而言,必須在轉圜對中關係的同時,設法保全形勢。袁鶴齡說,台灣駐美機構的更名傳聞,就是一種手段。可發現,這個消息就在美中領袖通話之後傳出,所釋出的訊號很明顯,就是美國雖然跟中國有轉圜契機,但制中目標不變,且值得注意的是,該消息美、台官方都不予評論、不予證實,而是任由媒體報道發酵,引起各方揣測,顯然白宮刻意藉此方式操作兩手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