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農民越來越會做“加法”
http://www.CRNTT.com   2021-10-06 15:08:15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據新華社報道,在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石燕村的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剛成熟不久的水稻已經完成收割、顆粒歸倉,基地負責人曾慶福站在田埂上,掰著手指頭跟記者盤算起今年的收支賬。

  稻蝦綜合種養是利用水稻和小龍蝦生長過程中的時間差,在水田裡進行立體種養的綠色產業。由於小龍蝦的繁殖對水源和土質要求比較高,曾慶福曾經多次外出考察,最後把目光鎖定在大山深處的石燕村。

  “這裡群山環繞,空氣清新,附近還有一座水庫提供優質的灌溉水源,好生態可以讓農產品實現溢價。”2019年,曾慶福創辦祥亮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村委會流轉1000多畝高標准農田,還從外地高薪引進兩名“90後”技術骨幹,打造出一個集種植養殖、休閑垂釣、觀光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園。

  曾慶福介紹說,得益於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基地裡的小龍蝦價格最高能賣到每斤40元,更為重要的是,和普通的稻田相比,稻蝦綜合種養過程中不使用化肥和農藥,能够有效改善農田的生態環境,因此種出來的有機大米在市場上也深受消費者喜愛。

  隨著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許多農民借助當地的好山好水做“加法”,從賣“產品”變為賣“生態”,從而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

  金秋時節,走進江西省於都縣梓山鎮的富硒蔬菜基地,一排排現代化的標准大棚鱗次櫛比,大棚內的辣椒、豆角等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摘,准備裝車發往全國市場。

  於都縣農業農村局經作辦主任歐陽天泉告訴記者,革命老區於都不僅是一片紅色熱土,也是一塊富硒的“生態寶地”,全縣有37種富硒產品獲權威機構檢測確認。為了利用好富硒土壤資源,增加富硒農產品的“含金量”,當地還安排了農技專家和銷售公司提供服務,解決農戶們的技術和銷售難題,村民種植富硒蔬菜的熱情也愈發高漲。

  近年來,隨著於都富硒蔬菜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銷售半徑由贛州本地擴大至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2020年,於都縣擁有50畝以上規模蔬菜基地109個,年產蔬菜45萬噸,綜合產值達30億元,帶動全縣110餘家農業合作社發展蔬菜產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