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據新華社報道,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一階段會議11日在昆明開幕。多個主要國際機構負責人、與會國高級官員和相關專家在會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強調當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對中國生態文明理念深表認同,并對此次會議制定未來十年全球保護藍圖充滿期待。
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呈加速態勢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說,地球正處在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危機之中,地球生態系統隨著時間推移日益進入危險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各國的經濟所依賴的基礎正在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生物多樣性報告顯示,我們沒有達到預定的保護目標。保護生態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加強國際合作才能使這個全球行動取得成功。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意味著這個星球上生命形式的減少和滅絕,這種現象正以令人擔憂的速度加速發生,”聯合國秘書長海洋事務特使彼得·湯姆森說,“我們失去地球生命形式的驚人速度主要是人為造成的。我們必須停止對自然的‘戰爭’,否則就太晚了。”
秘書處設在德國波恩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執行秘書安妮·拉裡戈德裡說,人類失去了85%的濕地,只有3%的海洋面積未受人類活動影響。大量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自然系統退化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緊迫性。
全球最大的植物保護組織之一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秘書長保羅·史密斯認為,當前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國際社會對此重視不够。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已通過近30年,但生物多樣性喪失仍在繼續。“除非我們看到能扭轉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的政策,除非我們在COP15大會上看到這些政策,否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努力將處於危險之中。”
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為世界提供經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認為,中國將經濟增長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結合的能力給世界提供了有益經驗。她感謝中國政府舉辦此次大會,認為這重申了中國對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議程的承諾,并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被中國社會廣泛接受,這提升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引領者地位。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說:“中國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希望其他國家跟隨效仿這個好榜樣。”她指出,中國一直是全球生物多樣性議程的強有力支持者和貢獻者。中國提出舉辦COP15,以及將在此次會議上發布的昆明宣言,均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領導力和承諾。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氣候行動高級別倡導者奈傑爾·托平持類似看法:中國的生態文明理念將在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的多邊主義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將(生態文明)這些美麗的中國思想帶到更大舞台的行動,都真的很有幫助。我們有一種非常強烈的需求,就是要把經濟嵌入到生態中去,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說,經濟必須服務於生態,而不是生態服務於經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幹事布魯諾·奧伯勒說,中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兩個領域都做出了貢獻:一方面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發展低碳經濟上,制定了考慮周到并具有雄心的目標;另一方面,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比如大熊貓繁育計劃。
史密斯表示,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表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領導力”。 史密斯說,他曾多次到過昆明,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有密切合作,中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工作給他留下深刻印象。“這是保護植物的系統方法,優先考慮受威脅最嚴重的物種。我很高興看到中國合作夥伴和機構正努力保護每一個植物物種。”
期待未來十年全球保護藍圖
埃及環境部長生物多樣性顧問、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埃及國家協調員穆斯塔法·富達說:“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在於,我們將就‘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進行討論,達成一致,明確未來10年在生物多樣性方面需要做什麼。”
保護國際基金會高級副總裁詹姆斯·羅斯說,明年第二階段的會議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是“我們不犯錯誤和向前邁進的契機”,而此次會議發布的昆明宣言將是世界各國政府展示其支持“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雄心壯志的一個機會”。
澳大利亞生態學家布倫丹·麥基期待COP15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制定更雄心勃勃的目標,助推國際社會開展更多合作,如將納入保護區範圍的海洋和陸地比例增加至30%以上,“這是基於科學的最低限度,各方如果能達成協議將非常好”。同時,他也希望各國能够對現存的原始森林資源予以更多關注和保護。
湯姆森認為,“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涵蓋範圍廣泛,對保護地球生命至關重要。“根據我在聯合國的經歷,我認為中國是多邊主義和國際公約執行的擁護者。因此我堅信關於明年通過‘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談判將得到中國的大力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