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據中國經濟網社評,假日經濟作為釋放內需潛力、增加市場供給、促進經濟繁榮的一種重要經濟模式,被寄予了很高期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擴大節假日消費,完善節假日制度,全面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這將對我國消費市場、消費規模以及消費結構產生巨大影響。
據文旅部消息,10月1日至7日,全國國內旅遊出游5.15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減少1.5%,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70.1%。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890.61億元,同比減少4.7%,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59.9%。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假日旅遊市場發展統籌兼顧,彰顯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發展後勁。
需要指出的是,假日經濟已經不只是簡單的“節日經濟”,也不是單純的“旅遊經濟”。事實上,我國假日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恢復,依托的正是我國龐大的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的國內消費市場,它幾乎涵蓋了第三產業中的大部分行業,比如旅遊行業、餐飲行業、文化娛樂行業、交通運輸行業等,這些共同構成了假日消費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看,假日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活躍程度。
眾所周知,“十一”“春節”等“黃金周”設立的初衷是為了拉動消費,但一到長假,許多景區就存在人滿為患、交通堵塞、酒店住宿一房難求等現象,不少旅遊產品同質化嚴重、服務價格偏高,相關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甚至出現宰客等問題。面對種種痛點和難點,盡快建立規範的市場秩序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需要持續優化消費軟硬件環境,倡導誠信經營,提高商品服務供給能力,加強市場監管,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目前,節假日消費需求呈現出優質化、便利化、人性化以及多樣化等特點。推動假日經濟發展,要立足國情,找准方向,精准施策。首先,要增加有效供給,強化創新供給,避免供給同質化,尤其要重點關注區域消費特色,培育消費新業態,激發節假日消費新動能。其次,要優化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交通出行、餐飲住宿、公共衛生、治安管理等,以此提升遊客的消費體驗。還需要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通過錯峰休假的方式,釋放假日經濟活力,挖掘假日經濟潛力,讓節假日真正成為盤活消費市場的有機載體。此外,要契合假日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抓住節日消費黃金期,尋找消費熱點,補齊消費短板,著力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今,假日經濟已成為大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我們應繼續做大做好假日經濟這塊“蛋糕”,讓假日消費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