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5 今年以來香港社交媒體涉及“與病毒共存”與“清零”的聲量變化及比較(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
圖6 今年7月至今香港與新加坡每日新增新冠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有網民注意到,香港過往每次到只差“臨門一腳”便符合通關條件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意外”,例如突然新增無源頭個案、防疫體系爆出問題等,而此次突然刮起的“病毒共存論”更有蹊蹺。如圖5所示,香港疫情何時“清零”、能否維持“清零”,始終是香港社交媒體的主流輿論話題,亦是絕大部分港人的期待,因為港人對去年疫情高峰時的全民恐慌與醫院“爆煲”仍歷歷在目。然而,就在近兩個月,原本已無人再提的“與病毒共存”論突然泛起,並一直延續到近期涉及兩地防疫對接的討論。
港人真的能接受“與病毒共存”及後果嗎?如圖6所示,參考疫苗接種率已達八成、並宣佈放棄“清零”的新加坡,自今年9月起每日新增確診數不斷打破記錄,短短兩個月更累計近百人因新冠去世。有網民感慨,香港疫苗接種率尚不如新加坡,其中長者接種率更低,若真的選擇照搬新加坡模式“與病毒共存”,註定遭遇更多確診與死亡,屆時香港公立醫療必然“爆煲”,港人來之不易恢復的日常生活不僅毀於一旦,而社會秩序和民眾心態恐陷入崩潰境地。
中評智庫認為,在“愛國者治港”原則持續深化下,香港特區政府的治理思維發生了重大積極轉變,其中,與大灣區的“對接意識”、與內地治理優勢的“看齊意識”恰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林鄭特首近期對恢復通關、完善防疫的堅定表態,體現了上述思維轉變。思路對了,落實是關鍵。在《施政報告》的宏偉藍圖令人鼓舞之下,通關是香港當前的頭等大事,讓港人走出“希望-失望”的惡性循環,讓港人對特區政府恢復和提振信心,就看通關問題是不是能夠得到有效的、及時的處理!
(記者:何誠;分析師:舒曉葉;工程師:連港東;研究員:馮璀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