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不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將影響出行和出入公共場所?近日,廣西玉林一鎮政府發給當地居民的一則短信引起了輿論關注。短信內容顯示,從10月6日起,當地將組織人員“對轄區內搭乘火車、汽車及進入超市、銀行、醫院、網吧、KTV、市場等公共場所的手機用戶是否已安裝反詐騙APP進行查驗”,未安裝者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將受到影響。
10月8日,該鎮政府工作人員回應稱,只是安排人員在相關場所查看居民手機是否安裝反詐騙APP,對未安裝者進行宣傳引導,不強制下載,也不會以此限制人們出行。
數字化進程加快和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近年來,冒充公檢法、利用多種即時社交工具交友或做交易、誘導進入釣魚網站等各類電信網絡類詐騙案件發生比例不斷攀升。為了切實保護群眾財產安全,我國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行為的政策和措施,國家反詐中心APP上線是其中一環。
鼓勵、引導人們使用反詐APP,增強反詐騙意識和能力,顯然是件好事,但相關地方和部門通過什麼方式方法去開展這項工作,同樣需要思考和權衡。對於是否在手機中下載某一款軟件、是否需要通過相關軟件去防止被騙,應該說,公眾是有選擇權的。而地方政府無權干涉,也無權強制。
從此事引發的熱議和網友們反映的情況來看,在全國多地的小區、醫院、車站,都有類似“軟硬兼施”,要求公眾安裝反詐APP的情況;還有地方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每天要完成一定指標,希望市民能給予“配合”,只要提供手機號和驗證碼,“下不下載都無所謂”……
近兩年,為了向群眾普及反詐騙意識,讓更多人認清電信網絡詐騙套路,多地反詐中心及公安民警絞盡腦汁,作為頗多。比如,前不久,河北秦皇島反詐民警陳國平通過在視頻網站與主播連麥的方式,讓下載反詐APP實現了“人傳人”;今年5月,上海警方在鬧市區推出下載反詐APP即可“擼警犬”的活動;在杭州,民警將“草莓藍莓蔓越莓,小心詐騙聽到沒”等標語寫在菜市場的攤位上,讓市民在買菜時順手接受反詐教育……
類似這樣的反詐宣傳和引導贏得一片好評,不僅因為它們有趣又接地氣,更因為這樣的工作方式是循序漸進的、循循善誘的,充分考慮到了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感受。相反,如果採用強制或半強制的方式,讓手機用戶不情不願安裝反詐APP,甚至只是走個“配合”警方的形式,其實質效果可想而知。說得嚴重些,這甚至可能讓人們對反詐工作、相關人員產生反感情緒。
進而言之,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項具體的社會治理工作,其推動、落實,都得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如果相關部門急於做成表面文章、獲得漂亮數據,而違背科學規律,拔苗助長、搞形式主義,那麼最終的結果極有可能是好心辦壞事,不僅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難以達到最初的治理目的。
“多一點真誠,少一些套路”,這是反詐騙宣傳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對社會治理而言,或許同樣適用。
來源: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