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兩岸雙向交流三十年 汪道涵與中評
http://www.CRNTT.com   2022-01-13 00:14:28


2010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台辦和海協會在上海為汪道涵逝世五周年舉行了祭奠活動,中共中央台辦主任王毅在上海福壽園汪道涵先生紀念像前發表講話,追思和緬懷汪道涵先生。
 
  5,關於作者與內容問題:汪道涵會長認為,《中國評論》月刊必須佔據戰略高度,作者應該包括兩岸、港澳及海外的,稿件的構成應該是334,即大陸作者為四成,台灣作者為三成,香港及海外作者為三成,要談統一問題、台灣問題,也不能不談香港問題,在港必須言港,還要談國際問題,重中之重是中美關係問題。雜誌應該辦成一個大家都可以提意見的平台。汪道涵會長特別強調,關於中國問題有“三論”會長期存在:“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前途不確定論”,對此,《中國評論》月刊要多發表文章,用事實說話,釋疑解惑,發揮獨特的理論解讀作用。汪道涵會長說:沒有純粹的台灣問題,不要孤立地看台灣問題,要把台灣問題擺在全球大格局中來做思考。

  經過24年的努力,我們已經組織起了龐大的作者群,《中國評論》月刊已經發表了數千位專家學者的文章,中評社採訪了數萬次專家學者,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了4500多種圖書,中評智庫基金會與200多家智庫簽約合作。其中僅思想者論壇一個項目就堅持了24年,至今舉辦了378場,共有2799位專家學者參與。最為重要的是,其中台灣、香港、澳門、美國、韓國、日本的參與者超過了一半,達到了汪道涵會長設定的目標。

  6,關於中美關係問題:汪道涵會長每次與我們商討辦刊事宜的時候,他都會談及中美關係,明確指示《中國評論》月刊要深入關注中美關係問題。他指出,中美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國際關係,他預判中美兩國的力量同時上升必然會引起全球格局以此為支點展開變化。因此,對中美關係既要有戰略遠見,也要有外交智慧,也必須有理論的創新。他要求《中國評論》月刊要參與到中美關係乃至國際關係的中國理論構建中去,不能在西方的國際理論後面亦步亦趨。但是,一定要以穩定中美關係為出發點。當時我們已經知道,汪道涵會長正在全力以赴開闢中美第二軌道安全對話。由此,《中國評論》月刊、中評社一直把中美關係穩定與發展作為重要的關注內容,即使在中美關係幾近破裂的時期,我們也沒失去信心。中美關係回不到從前,但是務必尋找新的起點,歷史就是這樣循環遞進。

  正是在汪道涵會長的指導下,《中國評論》月刊、中評社逐步形成了在中美關係上以和為貴的顧全大局的原則立場,以和平合作不對抗、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思維來對待中美關係,形成了自己的中美關係大局觀。即使在中美關係遇到最惡劣狀況、中美關係危若墜卵的時刻,我們也能堅守三大原則不動搖:第一,要有助於清晰判斷中美戰略意圖。第二,要堅決反對中美之間的鼓動戰爭意圖。第三,要充分理解中國調整中的對美政策,要支持和平與發展的政策主張。

  7,關於溝通與發展問題:汪道涵會長一再叮囑我們,《中國評論》月刊在兩岸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要發揮溝通的功能,他認為兩岸當局的溝通今後可能會越來越困難,急迫需要一個能夠公開溝通的媒體平台,因此,先讓月刊在香港站住腳,然後可以創辦出版社,為兩岸的專家學者出書,出版社與月刊可以相輔相成,最後應該建立網絡媒體,利用網絡新技術來溝通兩岸知識分子的思想,要為溝通而發展。中評社的發展就是按照汪道涵會長的規劃一步一步實現的。時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辛旗先生在追憶汪老的睿智與風範時說:“汪道涵在生前,常說的一句話是‘萬事莫如溝通急’,的確,他一生都在為兩岸的溝通積極奔走”。“萬事莫如溝通急”,也是汪道涵會長對我們的殷切期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