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倒車——
“亞洲北約”難成現實
“美日印澳‘四國機制’的存在就是為了搞遏制,削弱中國影響力已經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強化反華聯盟成為本屆美國政府的新選擇。”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刊文稱。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發表文章指出,劃分太平洋“勢力範圍”的觀念早已過時,在各國政治、經濟、科技往來加深的當下,沒有也不應該有一條“硬邊界”,把太平洋劃分為兩個陣營。西方大國所謂“太平洋地區只能依靠傳統安全夥伴,因此太平洋地區國家可以充當戰略防禦的堅固堡壘”的言論,本質上要求域內國家讓渡更多主權給西方大國,對域內國家的吸引力不強,對太平洋地區走向安全與繁榮毫無助益。
周方銀認為,美國離實現“亞洲版北約”還有很長距離。“北約吸納了歐洲大多數國家,而美國在亞太地區組建的美日印澳合作框架目前仍以四方對話為主。同時,在北約內部,歐洲各國間的多邊同盟關係顯著,而‘四國機制’則由以美國為主導的雙邊關係組成。拋開美國的因素,其他盟國彼此間的聯繫不足以建立緊密的同盟。此外,北約已建成高度機制化的完善體系,配備北大西洋理事會、軍事委員會等多個職能機構,這些機構開展的工作具有相當的實質性,而美國在亞太地區成立這樣機制化建制的可能性不大。”
日本《朝日新聞》分析稱,美國如果迫使亞太地區國家在中美之間納“投名狀”,不僅可能導致印度的疏離,還無法達成拉攏東盟的目標。
“印度至今仍有不結盟的外交傳統,強行搞‘北約’性質的軍事同盟,不符合印度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袁征說,“當前,在美國的拉攏下,印度雖加入‘四國機制’,但美印之間圍繞經濟、武器交易等問題存在的矛盾,隨時可能影響美國建立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