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往年相比,2021年各月進出口表現都很突出。 |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商務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8.33萬億元,出口和進口金額分別為15.55萬億元和12.78萬億元,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時,進出口增速也達到10年來最高水平。中國外貿之所以展現較強韌性,實現較快增長,與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制度型開放密不可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力地帶動了外貿快速增長。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石先進文章表示,中國外貿除規模和增速再創新高之外,表現出“提質增效”的特點,貿易結構轉型升級效果明顯。在產品結構中,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強勢拉動出口增長,尤其是機電產品、醫藥用品、化工品、集成電路等對出口的拉動作用強於疫情前;中國對這幾類商品的進口力度同樣也在增大,對優化國內產品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這表明,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升級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在區域結構中,中國與各國保持緊密的貿易關係,積極參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商品供給過程,與東盟、拉丁美洲、非洲的貿易聯繫逐步加強。
文章分析,與往年相比,2021年各月進出口表現都很突出。一個重要原因是,疫情暴發後中國積極推進“復工復產”與“六穩六保”,穩定了國內需求和供給環境。為應對疫情衝擊,各國都在尋求寬鬆的政策環境刺激經濟,發達國家推出大規模財政支出計劃,並且通過央行增持國債與稅收改革獲得融資支持,既刺激了全球需求,也埋下了通脹種子,驅動外需恢復和貿易品價格上漲。
另外,制度型開放的提質增效正在增強,通過推動國內國際規則的配對改革、推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等,中國向世界各國穩定地供應必需品。同時,在新發展格局之中,“雙循環”也打通了中國由內至外的市場渠道,通過擴大進口積極拉動全球各國出口,對其經濟增長和就業起到良好的保障。同時,國內的各項制度型改革、企業紓困措施、穩預期、穩經濟措施,有力地拉動了今年的經濟增長和進口增加。
值得關注的是,1至9月相關數據顯示,先前市場所擔憂的全球經濟復甦可能導致中國出口份額下降的現象並未發生,相反全球經濟復甦拉動了中國出口再創新高,原因有兩點:一是外需增長效應抵消了轉移效應,二是國外供應鏈韌性較差,尤其是多數國家不像中國一樣擁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他們的供應鏈需要大範圍地跨國配合,然而各國疫情防控不同步使其供應鏈完整度受損。
也要看到,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疫情起伏反覆、海運物流不暢、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中間品供應緊張,外貿主體經營發展仍面臨較大壓力。有關部門應適時推動出台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做好跨周期調節,為企業紓困解難,穩定合理預期,保持外貿運行在合理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