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標準推進長三角一體化
http://www.CRNTT.com   2021-11-12 08:26:48


  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電/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之一,也是區域一體化發展起步最早、基礎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值此三周年之際,智庫圓桌邀請專家分享建設經驗,為下一步高標準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言獻策。

  主持人

  經濟日報社編委、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院長 孫世芳

  生態綠色示範發展風生水起

  主持人:2019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出台以來,示範區發展備受矚目。示範區建設肩負著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探路的重任,兩年來有哪些創新成果?

  唐玨嵐(上海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2019年10月25日,國務院批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同年11月1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正式成立,揭開了長三角一體化“試驗田”的面紗。

  一體化示範區範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兩區一縣”,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同時,選擇青浦區金澤鎮、朱家角鎮,吳江區黎裡鎮,嘉善縣西塘鎮、姚莊鎮作為先行啟動區,面積約660平方公里。

  兩年來,示範區聚焦規劃管理、生態環保、項目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土地管理、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重點領域大膽創新,推出了73項制度創新成果。比如,率先實行跨省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管全域”“一套標準管品質”;搭建大數據治理平台,打通“兩區一縣”政務數據“斷頭路”等。制度創新成果不斷深化落地,不少創新經驗已向全國複制推廣。

  在不打破行政隸屬的前提下達成突破行政邊界的目標,體制機制創新是破題關鍵。示範區通過構建“理事會—執委會—發展公司”三層次架構,形成“機構法定、業界共治、市場運作”新型跨域治理模式,為示範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這一全新的工作機制具有三大特點。一是三地聯合、業界共治。理事會由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政府部門和示範區屬地政府組成,突出政府作用和屬地責任,邀請知名企業家和智庫代表作為特邀成員,發揮類似公司獨立董事的作用。二是三地輪值、統一決策。理事會是重要事項的決策平台,研究確定示範區發展規劃、改革事項、支持政策,協調推進重大項目,理事會的理事長由兩省一市常務副省(市)長輪值。三是授權充分、精簡高效。理事會下設執行委員會作為管理機構,其工作人員由兩省一市共同選派。同時,兩省一市共同遴選具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市場化主體,共同出資成立示範區發展公司,負責基礎性開發、重大設施建設和功能塑造等。在長三角的公共空間“水鄉客廳”項目上,示範區成立了第一家由兩省一市同比例出資、同股同權的市場主體——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並由該公司與三峽集團合資成立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水鄉客廳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由市場化平台實施項目建設,也反映出示範區在建立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的跨域財稅分享機制的探索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推進制度創新同時著力推動項目落地。截至目前,示範區聚焦生態保護、互聯互通、創新產業、公共服務四類重點領域,全力推進125項重大項目實施。其中,聚焦生態環境共保聯治,重點推進了26項生態保護類項目;聚焦跨域出行更便捷,重點推進了19項互聯互通類項目;聚焦科技創新、產業協同,重點推進了45項產業創新類項目;聚焦提高群眾獲得感、滿意度,重點推進了35項民生服務類項目。重大項目的持續推進,為示範區制度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實踐案例,也為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注入了新動能。

  “生態綠色”是示範區建設的底色。在這片“最江南”的吳根越角,示範區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保護綠水青山,又要創造金山銀山。針對跨區域環境治理這一難點,示範區建立了跨省域生態環境標準、環境監測監控體系、環境監管執法“三統一”制度。在示範區,被稱為“一河三湖”的太浦河、汾湖、澱山湖、元蕩湖都屬於跨界水體。過去,因各地采集、分析方法不同,或儀器、評價系統不同,水質監測結果往往會有差異。示範區發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一河三湖”環境要素功能目標、污染防治機制及評估考核制度總體方案》,推動“兩區一縣”建立統一的監測標準,三地工作人員每月進行一次聯合監測,實時共享監測成果,互認數據,並建立協同考核制度。以地處滬蘇兩地的澱山湖為例,過去其在上海境內的湖區被認定為飲用水水源功能,江蘇境內的湖區為農業漁業用水功能,如今兩地統一了水質目標與富營養化控制目標,將澱山湖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標準後,示範區還按照共建共享、受益者補償和損害者賠償原則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調動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此外,在合力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還注重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示範區成功吸引華為研發中心落戶青浦區金澤鎮,印證了“有風景的地方就會有新經濟”。

  不斷增強企業和居民的獲得感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示範區創新的著力點。兩年來,示範區主要通過三大舉措提升服務水平。一是促進各類要素在更大範圍內自由流動。比如,通過統一企業登記標準、辦理流程等,降低企業進入市場的制度成本。又如,構建更開放的人才共享機制,實行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互認,且在示範區給予外國高端人才最長工作許可期限。二是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群眾少跑腿。示範區“跨省通辦”綜合受理服務窗口已正式上線,實現居民社保卡補換卡、個體工商戶開業、企業檔案查詢等服務事項一地辦結。融合多地聯辦、異地代收代辦、全程網辦等業務模式創新受理模式,使企業和居民真正獲得政務“同城化”服務。三是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實現居民服務“一卡通”。目前,示範區內已實現圖書館通借通還、旅遊景點入園優惠、跨省公交刷卡乘車等“同城待遇”,覆蓋283萬居民。通過區域就醫免備案、電子憑證一碼通、經辦服務一站式、網上醫保在線付、異地審核協同化等舉措,扎實推進醫保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數據共享促區域高效協同

  主持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怎樣推動長三角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

  李清娟(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智庫中心主任):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區域,通過城市數據要素共享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值得探討的問題。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總規模為39.2萬億元,占GDP總量38.6%,增速達9.7%。其中長三角地區數字經濟總量為10.8萬億元,占全國數字經濟總量超四分之一,占長三角地區GDP總量的44.26%。數字經濟是長三角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是產業協作和公共服務共享的基礎,為長三角均衡高效發展注入新動能。未來,要從公共服務、市場機制、技術、監管等多方面推進整體協同、高效運行的數據共享流動機制。

  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為引領,加強長三角數據要素共享與政策協同。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建立一體化城市大數據中心,不單是配置服務器、網絡設備等基礎設施,更要推動城市社會數據資源整合和共享,基礎設施和機制的互聯互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石。依據國際國內數據中心發展現狀,未來應著重推動以下兩項工作。一是整合各地數據中心體系架構中的功能性平台,統一各類信息交換、雲計算、機構和企業業務平台的數據口徑,推動數據中心一體化、綠色化建設,推進相關產業優化和升級。二是重視核心城市數據中心建設引領作用,發揮好上海信息和數據中心建設對長三角區域的集聚作用,增強輻射效應。

  在都市圈內維持主體數據多樣化與地區數據均衡化發展。數據資產差異化是數據要素流動、市場交易的前提。因此,在保持數據口徑一致的同時,注重讓不同地區、產業和行業形成差異化的數據資產,進而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的數據業務合作發展態勢。在區域範圍內加強技術交流與援助,使數據積累更加充分。維護技術的均衡與基本平等,不能形成技術區域壁壘,阻礙數據要素流動。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精進數據治理。統籌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網絡、能源、算力、數據、應用等一體化設計和布局。關注能耗問題,實現數據中心綠色、集約、高效發展。加強對已有數據中心的改造升級,大力發展雲計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在長三角區域內探索實踐 “數據可用不可見”交互模式,提升數據運用效能。

  探索長三角一體化的數據監管協同,積極防範化解風險。打破地區界限,依據國家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建立統一的城市共享數據監管平台,形成數據合作規範和數據應用標準,保護個人及企業的合法權益。此外,監管部門應出台更多數據應用細則,通過數據預警防範、審計、法律人才援助、案例聯合分析等形式建立長效的社會宣傳與培訓機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