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難得的是,人物在劇中雖以散點式的群像出現,卻又因主體事件而關聯交集,形成有機的戲劇衝突。作品的題材選擇和對當下生活的重新建構,在戲劇舞台上也是殊為不易的,因為離生活太近而未經沉澱,不易捕捉聚焦。但編劇有“回天”地區的居住生活經驗,還有對時代變化的敏銳感悟,以一種濃烈的情感去深切開掘當代人精神內涵的豐富性和成長性。情節、人物、結構設計上讓新老北京居民有機勾連,在新老北京的交匯與磨合中折射時代特征的變化,以及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社區建設實踐。作品不光具有城市建設的示範意義,更有舞台藝術的獨特感染力。對偉大工程和時代變遷的藝術表達,也揭示了藝術與時代與人民彼此關聯、同頻共振的關係。
《喜相逢》的舞台呈現獨具匠心。作品選擇天通苑為載體,意味著選擇了古老的北京與嶄新的北京的會合地,這裡代表了當代北京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景。當代的北京早已不是胡同為主,所以大幕拉開,舞台上代表北京文化的胡同、四合院變換成城市中林立的樓宇,常見的“四九城”拓展為城市發展的新區域。燈光和多媒體視屏抽象而又形象展現出萬家燈火,營造了現實背景氛圍。舞台中心的巨大斜坡,用平面和線條勾勒出客廳、臥室、廚房等空間,表意空間得到豐富而藝術的呈現,帶有新時代北京特定區域的鮮明特色。《喜相逢》的創作實踐為北京題材的話劇創作充滿意象性的表達拓展出新維度,全劇以青年攝影師的眼光和觀察為主視角,每當情節轉折和變化時,虛擬的鏡頭框都會藝術地定格下這一刻的人物狀態,提示劇情推進的節點和內容的起承轉合,這一形式也為全劇帶來鮮活的時代氣息和青春色彩。整部作品為現實題材戲劇創作如何“沾露珠、接地氣”做出了有益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