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評論,上世紀50年代,人類就開始探索核能的和平利用。我國核電事業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自投入商業化至今,我國核電技術已經歷了三代演進,目前,第四代核電技術也步入了積極研發階段。從30萬千瓦到60萬千瓦再到百萬千瓦,幾十年來,我國核電產業走過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從學習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研發的歷程,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跨越。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少數幾個擁有比較完整核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核電技術持續迭代升級,是我國堅持自主創新的結果。一代代核工業人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打造出技術上有保障、安全上有優勢、經濟上有競爭力的“國之重器”。“國和一號”和“華龍一號”就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是我國核工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產業鏈能力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的標誌,不僅帶動了上下游大量相關高技術產業發展,也成為我國裝備製造“走出去”的亮麗名片。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核電是迄今為止最為複雜的能源系統,核安全是核電發展的生命線。實踐中,我國始終堅持發展與安全並重,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標準,不斷提升核電安全水平和應急能力。迄今為止,我國在運核電機組總體安全狀況良好。隨著配套設施的革新進步、安全性能的不斷提升,核電的優勢必將進一步凸顯。
發展核電,不僅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也十分突出。與傳統火電相比,核電更強勁、更“綠色”。以“華龍一號”為例,其每台機組每年發電近100億千瓦時,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同時相當於每年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正因此,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成為我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抓手之一。
當前,我國正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邁進。立足新發展階段,面向經濟社會需要,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一定能鑄就更多“國之重器”,進一步擦亮“國家名片”,為保障能源安全、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