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遷
近些年,中國出現了一些新生的職業群體。其一,快遞員。根據《2020—2025年中國快遞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目前中國外賣員、快遞員總數達到1000萬人,而且其增長速度是十分驚人的,2018年該職業群體人數僅300萬。其二,網約司機。根據2019年10月的報道,中國網約司機從業人數達到3000萬。其三,網銷人員。中國城鄉從事網絡銷售的人,是一個很大的群體,迄今沒有官方統計數字。據我們日常觀察看,各個年齡段的很多人都有在網上銷售的經歷,甚至在微信群裡,網銷也是常見現象。
上述三個龐大的從業群體,很多人都是兼業的勞動者,很多人都是一天打幾份工。所以,這種新的從業方式,在中國歷史上亦屬創新。今天出現的新趨勢是,哪一種勞動掙錢快,勞動者就會湧入哪一個勞動力市場,而且不少人都是在兼職工作。如此,研究者要想嚴格區分每一個人的職業位置,就變得比較困難。
大城市人口社會經濟地位與中小城市人口社會經濟地位的巨大分化
在中國整體社會結構上,城鄉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由於持續多方位的政策調整,城鄉之間的差異有了很大變化,很多農民開始到家鄉附近的城市或城鎮買房,從鄉村生活轉變為城市生活。而與此同時發生的一個巨大變化是,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存在著巨大的分化。這種分化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城市之間職業地位的分化。人們的職業地位是一種綜合社會地位,它暗含著社會地位、經濟收入、聲望等,非常重要。由於國家尚未公布“七普”的職業數據,引用“六普”的數據可以看到,超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人口職業地位的差異是十分明顯的。所以,近年來,很多大學畢業生雖然想回家鄉參加建設,但感到中小城市的職業結構與自己在大學所學習專業的職業結構不匹配。這樣,人才就更多地從小城市流往大城市。人才是城市發展的關鍵,人才的流失就更易造成小城市發展的惡性循環。
其二,這種超大城市、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差異,是一種“政治經濟社會區域體”的差異。所謂“政治經濟社會區域體”,是中國一種比較突出的現象,由於政府在資源配置上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每一個地區都是有行政級別的,資源配置也大體上依照這種行政級別配置。所以,級別高的大城市自然獲得更多的政治、經濟、社會資源,小城市即使再有市場活力也比不了這種按照行政級別給與的全方位資源配置。
其三,這種差異也突出體現在房價上。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房價無論怎樣控制,還是呈攀升的趨勢。而中小城市的房價雖也有上升,但大多數呈下降趨勢。北京大學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財產的構成中,79.8%是房產。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房價越來越高,小城市的房價不升反降,這本身就代表著家庭財產的分化,這是導致財富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所以,如何處理大城市房價的循環累積效應,迄今仍是一道難題。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強(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民生經濟研究院院長、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