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上海數據交易所是一個重大的探索,其聚焦的破解數據交易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等關鍵共性難題,也恰恰反映了數據要素流通交易的複雜性。如何科學合理地對數據歸屬權予以確認,如何確保數據流通過程中的安全、合法,這些既是數據交易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提高數據產品數量和品質的同時,要統籌數據開發利用、隱私保護和公共安全,加快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讓數據要素充分參與市場配置,釋放數字紅利,助力高品質發展。
2021年7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應在浦東建設國際數據港和數據交易所,推進數據權屬界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監督管理等標準制定和系統建設。
早在2016年4月,上海就成立了數據交易中心,這是上海大數據發展綜合佈局的重要內容之一。5年多來,上海圍繞“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抓住上海自貿區建設機遇,充分發揮先行者和排頭兵作用,樹立全球視野、對標國際先進、彙聚全球資源,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領,開放共享、融合創新,安全規範、繁榮有序”的原則,圍繞“資源、技術、產業、應用、安全”融合聯動這一主線,聚焦“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兩個方面,創新“交易機構+創新基地+產業基金+發展聯盟+研究中心”五位元一體大數據產業鏈生態發展佈局,力爭打造國家數據科學中心、亞太數據交換中心和全球“數據經濟”中心,形成集數據貿易、應用服務、先進產業為一體的大數據戰略高地。經過數據交易中心多年運作的經驗積累和基礎鋪墊,如今成立數據交易所顯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
在浦東開發當年的1990年11月,上海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證券交易所,隨後為了助力“四個中心”的建設,上海又相繼成立了期貨交易所、石油交易所、黃金交易所、鑽石交易所、航運交易所和環境能源交易所等眾多交易所,這是上海打造國際貿易中心的題中應有之意。如今上海數據交易所應運而生,無疑將進一步加快上海成為國際貿易中心的步伐,並有力助推全國的數字經濟發展。目前上海還在全力打造“國際數字之都”,始終在全力推動數據頂層設計和數據要素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