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時隔兩個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重返擴張區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製造業PMI為50.1%,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製造業PMI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也均位於擴張區間,表明中國經濟景氣水平總體有所回升。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熊麗評論文章表示,近期,中國綜合施策加強保供穩價,電力供應緊張情況得到緩解,有力促進了製造業平穩運行。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全部回升。
文章分析,“保供穩價”的階段性成效在價格指數上得到了明顯反映。11月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52.9%和48.9%,分別低於上月19.2個和12.2個百分點,其中出廠價格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表明價格快速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暢通。結合當前形勢,預計後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有望趨於回落。
從市場主體來看,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均得到改善。進入第三季度,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生產成本上升等對工業經濟尤其是製造業企業帶來的影響,中國在已出台的減稅降費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允許企業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對煤電和供熱企業實施“減、退、緩”稅措施等政策舉措,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提振市場主體信心。11月份,中型企業PMI結束連續兩個月的收縮走勢,升至臨界點以上;小型企業PMI雖仍在臨界點以下,但比上月上升了1.0個百分點。而且,中小企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較上月有明顯回升,表明經營形勢向好。
文章指出,作為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數,11月份製造業PMI的回升顯示出宏觀經濟運行和市場預期的積極變化。但也要看到,供需兩端雖總體回升,但相對於生產端的較快恢復,需求類指標仍處榮枯線以下,指數水平和回升幅度都明顯低於生產指數,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較上月上升4個百分點。
當前,全球疫情和國際環境更趨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要居安思危,突出問題導向,著力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進一步實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方面下更多功夫,在提振需求方面下更多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