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一樣的書,但不同的書店聚合著不同的“讀書人”。為了某種氣氛和人設而光臨書店,本身就大概率與讀書無關。閱讀是精神上汲取、交流、碰撞的過程,讀者需要時間來體會、積澱,這必然要心無旁騖。假如書籍從書店裡的主角變成了某些人“凹造型”的道具,書店的性質與發展必然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此時,何必給一個普通消費場所冠以“書店”的名號,又何必強求一個流量變現項目走書店之路呢?
這不是說書店就應該老氣橫秋、循規蹈矩,也不是說傳統書店不能網紅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既然定位是書店,那麼落腳點自然還應該是在“書店”二字上。如何不偏不廢、把握閱讀的靈魂,放大閱讀的魅力和吸引力,是書店經營的根本。
海子有一句詩:“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而我想說:今天我不關心網紅書店如何擴張,只想知道未來書店應該是什麼樣、讀書究竟該是什麼氛圍——這其實也是傳統書店獲客、網紅書店轉型應當思考的,到底要“因網紅而人氣”還是要“因人氣而網紅”?
網紅景點“天空之鏡”就是很好的例子。位於青海省的茶卡鹽湖在短視頻時代知名度越來越大,這讓不少地方看到商機,湖南某地用幾面鏡子搭建的山寨版“天空之鏡”,被遊客罵上熱搜,幾乎一夜間“涼涼”。
業內正在尋找網紅書店變革之道,而資本在此時退潮、冷靜,某種程度上有利於行業更加理性、謀定而動。讓實體書店“長紅”,未來市場的變數或許不會少,惟願不要忘記閱讀和書店最初的樣子——讀書本該心無旁騖,書店從來不是“情調氣氛組”。
讓讀書這件雅事更高級些、更有“門檻”,未必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