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8日電/大公報消息,“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台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中的那份思念、那種發自內心的呐喊,曾經讓多少人愴然淚下。在今天的香港,一條淺淺的深圳河因為疫情的肆虐,卻重演了這一幕:在新界香園圍與深圳河對岸的帝景台僅一河之隔下,兩地相距幾十米,兩邊用鐵絲網圍著。近期每到周六日,卻成為疫情以來一些跨境家庭相見相約的地方。有人大聲喊著互致問候,有人一邊手持望遠鏡,一邊用電話聊家常、話思念。一條淺淺的深圳河,我在這邊,家人卻在那邊。
因為商務及與家人團聚的關係,在十一月的最後一天我又從港珠澳大橋進入珠海隔離。這是我疫情後的第七次隔離,這次按內地最新防疫規定,要住在酒店隔離二十一天。加上之前的六次隔離,我已住在酒店和居家隔離了一百七十五天,在兩年時間裡耗費了半年在隔離之中。今次返內地之前,曾有多個朋友勸我,說兩地“通關”已見曙光,不如再等等。我認為,即使通關,初期只有少量配額,短期內也輪不到大多數市民。
作為“老隔離”,在返回內地之前我會先到超市去買上兩大盒平時愛喝的咖啡和餅幹,還有幾條愛吃的巧克力,一盒靚魚罐頭、兩盒速食面、一大包香腸和幾包肉鬆。現在每次回內地,大概有半個皮箱裝的都是自己愛吃的東西。別小看這些吃食,當一個人長時間處於被幽居狀態時,特別容易出現抑鬱與煩躁心理。這時,若有讓自己覺得可口的飲食入口,能夠紓緩抑鬱心理。此外,在隔離期間透過手機訂購或請親朋送些水果和牛奶,在這二十一天隔離期裡補充些鈣質和維生素C才會有益於身體健康。
這次我還是從港珠澳大橋口岸出關。預定好車票,花上百來元錢坐上的士提前一個小時到關口,辦好出境手續。上車以後,四十多分鐘就到達珠海關口。到珠海一入關口,填好粵康碼、交上核酸檢測報告後,還需當場做一次核酸檢測,然後到休息區等乘搭專車去指定的檢疫酒店。人少的話約一個多小時車就會到。辦好住店手續後,我又住到了熟悉的那間酒店。
雖然,這裡每天七百元的房費貴了些,但是有一百多平方米的寬敞空間讓我生活這麼多天,畢竟還可以在房內每天來回走上四千步,看看電視劇,上上網,嘗嘗珠海的美食,睡著好點的大床,不會覺得那麼壓抑。隔離期間,每天天一亮,在酒店房間裡起床、吃飯、散步、看電視、午餐、睡午覺、上網、看電視、吃晚餐、散步、看電視、又睡覺。一天複一天地等著日落日出,直到熬過隔離期。
為了跨越這淺淺的深圳河返鄉的人,每次需要付出被隔離兩三個星期的代價,花上萬元以上開支與耗費漫長的時間,其中的辛酸與無奈旁人怎能體會到?真希望兩地盡快通關,在深圳河上架起一條“回鄉之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