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12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決定於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經濟日報發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文章認為,全面降准十分及時且必要,具有多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下一步應繼續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對貨幣政策進行預調微調,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穩中有進。
從國際看,2021年下半年來全球經濟景氣度有所回落,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緊張制約了世界經濟復甦。從國內看,雖然上半年經濟增速較快,但經濟恢復的態勢並不穩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部分領域和中小微企業仍然處於困境之中。12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視頻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時表示,中國將“適時降准”。幾天後,央行就宣布降准,這也是繼7月15日全面降准後今年第二次降准,具有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
文章分析,第一,既傳遞明顯信號,又具有實際意義。今年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速為4.9%,兩年平均增速為4.9%,均降至5%以下,宏觀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近期房地產企業信用風險有所抬頭,加重了市場緊張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全面降准,表明央行維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決心,有助於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降准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更加適宜的政策環境。三季度,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有所上升。降准之後,對銀行來說,流動性更加充裕,資金成本更低,信貸投放意願和能力都將提升;對實體企業來說,將更容易從金融機構獲得信貸支持,貸款利率有望進一步下降,融資成本將更低。
第二,既著眼長遠目標,又兼顧當下需求。此次降准正式實施時間為12月15日,正好是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日。降准釋放的資金部分用於歸還到期的MLF,時間點完全匹配。在歲末年初實施降准,還有助於緩解特殊時段流動性緊張,保持金融市場平穩。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通過實施全面降准,維護市場穩定,有助於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更為明年經濟順利起步奠定基礎。全面降准根本目的在於加強跨周期調節,優化銀行資金的期限結構,為銀行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提供更充足的“彈藥”。此次全面降准之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為5%,處於較為合理水平。
第三,既增加資金總量,又降低資金成本。從金融機構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雙重壓力,近年來銀行息差總體上呈現縮窄態勢,銀行“不敢貸、不能貸、不願貸”的困局仍不同程度存在。而全面降准為銀行提供長期、穩定的低成本資金,在增加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同時降低了銀行資金成本。據央行測算,此次降准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這將有助於提升銀行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意願和能力,鞏固降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等政策效果,使銀行讓利實體經濟、服務小微企業的行為更具持續性。
應該看到,全面降准傳遞了明顯的政策信號,但此次降准並不意味著貨幣政策滑向寬鬆,貨幣政策穩健的基調仍然沒有改變。降准雖然釋放了約1.2萬億元資金,但其中的9500億元用於歸還到期的MLF後,實際釋放的流動性相對有限,不存在“大水漫灌”等情況。而且,央行將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指導,引導降准釋放的資金主要投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如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