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在穩定環境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1-12-27 09:01:43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的深刻變化,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中國經濟網發表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公司田曉林、陳琛文章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五個“正確認識和把握”。

  一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2020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4億。同時,在居民整體收入提升的背景下,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也制約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就業優先成為政策必然選擇。

  二是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資本以逐利為目的,能夠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但如果不加以監管,任其野蠻生長,則會對經濟社會產生消極影響。在此過程中,給資本設置適當的“紅綠燈”,能夠有效促進社會公平和效率有機平衡,更好地促進要素資源優化配置,鼓勵有效創新,防範金融風險,提高宏觀經濟的穩定性。

  三是初級產品供給保障。疫情衝擊導致全球供應鏈重塑、國際物流受阻、大宗商品價格暴漲、各國通貨膨脹加劇。同時,疫情也對中國的產業鏈結構形成衝擊,上游供給端通脹向其他部門傳導,給經濟社會穩定帶來困擾。再加上中國工業生產仍然高度依賴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這就需要我們未雨綢繆,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

  四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近年來,中國金融監管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著力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並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然而,上下游牽涉市場主體較多,經濟領域仍存有風險隱患,需要提高風險預見預判能力,有效化解各類風險隱患。

  五是碳達峰碳中和。疫情以來,中國商品供應全球市場,能源行業也為全球抗疫和經濟恢復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不過,從能源電力結構看,國內發電仍以煤電為主,短期內新能源尚難以完全替代傳統能源,綠色轉型要從國情實際出發,遵循能源結構特征和市場規律。

  文章指出,在優化經濟穩定發展的外圍條件下,要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內核”,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

  通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根據現階段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征,持續推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有效調動全社會積極性,提升人力資源質量和專業技能水平,實現人才的社會效用最大化。同時,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人數和比例,合理調整投資、消費、進出口和收入的關係。

  增強宏觀經濟穩定性。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從供給側發力,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穩定性,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設計和逆周期調節,防範經濟周期大幅度波動影響總體穩定。

  重視微觀基礎。當前中國面臨大企業大而不強、主要依賴規模、缺乏創新引領力,中小企業過度分散、產業鏈同質化嚴重、專業分工薄弱等問題。針對此類情況,國有企業要不斷深化改革,公平高效地參與市場競爭,民企則要向“專精特新”發展。此外,還要鼓勵外資企業引進產品、技術和服務。

  堅持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換代,關鍵在於科技創新。要鼓勵市場主體投入更多資源,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培育更多規模大、技術強、附加值高的產業。要鼓勵大企業、大產業發揮支撐作用,中小企業向配套細分領域深入發展的創新模式,加強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在碳達峰碳中和框架下,逐步有序實現中國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同時,要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