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崇仁。(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新竹12月27日電(記者 黃文杰)全球晶片持續處於短缺狀態,晶圓代工廠商爭相增加產能,以滿足飆升的需求,但部分專家警告,晶片可望在2023年達到供需平衡,屆時可能出現供應過剩問題,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上午在新竹受訪表示,分析師根本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市場需求的多元化,更認為半導體不會供過於求。
“立法院”今年五月通過《產學創新條例》後,“教育部”就核定4所半導體學院,蔡英文都出席揭牌典禮,包括10月22日台南成功大學“智慧半導體及永續製造學院”,12月21日新竹陽明交大“產學創新研究學院”、12月24日臺灣大學“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以及今天新竹清華的半導體研究院,表達對產學合作、培養下一代人才的重視。
四場揭牌典禮都看到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的身影,因為大力贊助與支持,各校都邀請,新竹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上午也戲稱黃是半導體人才催生婆,“一次生四胎”。
揭牌典禮結束後,媒體問國外投顧分析,晶圓代工廠商爭相增加產能,根據IDC Research發布的報告,隨著2022年底前開始進行的更大規模產能擴張,2023年有可能出現半導體產能過剩。其中,包括台積電正在美國亞利桑納州建造的新晶圓廠,以及三星電子宣布在德州投資170億美元蓋晶圓廠,並預計在2024年下半年投產。
“這些分析師都沒有跟業者確認!”黃崇仁直言,不知道這些分析師的資料從哪裡來,力積電明年產能滿載,獲利絕對會大幅成長,銅鑼廠約3-5萬片產能已全部被客戶包走,看好未來2-3年產能持續吃緊,不可能供過於求。
黃崇仁解釋,過去的分析師是以個人電腦及手機等應用來計算產能,但很大的問題是,沒有考慮到突然爆發出來的強勁車電晶片需求,這部分到底增加多少是算不出來的,加上在代工產能上,並沒有新增能,尤其車電會讓成熟製程需求多很多,也因此,缺貨不是一兩天就可以解決的,只要擴產速度跟不上需求成長速度,供不應求狀態就不會改變。
台灣優勢即四大代工分工清楚,台積電14奈米以下、聯電28奈米與22奈米,力積電40奈米以上,世界先進是8吋,已把市場分割明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