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20年的雙向開放,中國金融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在2016年底達到33萬億美元,首次超越歐元區,成為全球第一。數據顯示,2016年歐元區銀行業總資產為31萬億美元,美國為16萬億美元,日本為7萬億美元,分列全球第二至第四名。此外在入世前夕的2001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僅為2121億美元,而到2014年已增至38430億美元的峰值。此後中國政府對此有所調整,目前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
在入世之初的2003年,全部在華外資銀行總資產僅為4160億元,而2020年猛增至37819億美元;而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則從413億元大幅度增至17077億元。與此同時,中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也從276584億元攀升至3197417億元,中國保險公司的總資產則從11954億元激增至232984億元。
近年來,人民幣的跨境收付額增長迅猛:2017年為91920億元,2018年增至158534億元,2019年再增至196707億元,2020年更是猛增至2838774億元,3年猛增2倍以上。同樣,人民幣的國際支付額也在快速增加。2011年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還僅為0.29%,在全球各種貨幣中的排名僅為第17名,2020年已上升至1.88%,排名也攀升至第5名。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2020年俄羅斯的外匯儲備中人民幣所占比重高達12.8%。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債券、貸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資產合計6.41萬億元,同比增長30.3%。其中,股票市值2.1萬億元,債券託管餘額2.26萬億元,存款餘額為1.21萬億元(包括同業往來帳戶存款),貸款餘額8332億元。這些進展無疑都有力地推動了人民幣的國際化。
當然,人民幣支付結算環境還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人民幣要逐步成為主要的支付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人民幣國際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人民幣成為主要支付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也將成為一種必然。所有這一切,如果不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加入世貿組織,都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