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立陶宛總統瑙塞達4日承認,允許台北使用台灣的名字在該國開設代表處是一個“錯誤”。瑙塞達的“錯誤論”帶來不小震撼,台立關係是否將翻轉,“台灣代表處”會否被摘牌,各方角力,外界等看結果。
瑙塞達認錯之前,立陶宛前總統阿達姆庫斯日前也公開批評政府,指支持或承認台灣當局是全世界大國的事,輪不到立陶宛這種小國出頭。立陶宛在野的社會民主黨領袖維利亞同樣不滿政府所為,指“立陶宛政府現在的做法太不專業”。
立陶宛政府挑起與中國的政治爭拗之後,近期其國內的政治與民意出現了變化。立陶宛現任總統公開認錯,前任總統、在野黨領袖抨擊政府,說明立陶宛內部的對華態度分歧嚴重、矛盾重重。
據稱立陶宛總統的言論及立場並不代表該國整體的政治風向。此外,瑙塞達公開認錯的同時,又說立陶宛“必須非常積極地向歐盟發出明確信號,表明這是一種攻擊,是對立陶宛的一種壓力。”這說明,立陶宛未必知錯能改,尤其夾雜美國因素,立陶宛的中國政策或需等現政府下台後才可能修正。
中國外交部5日強調,認識到錯誤是正確的,但更重要的是採取行動。中立關係受挫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為自己的錯誤行為開脫,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也無助於中立關係的改善。
外界留意到,中國的外交、經貿施壓,已讓立陶宛深陷困局。立陶宛走到今天,完全是咎由自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立陶宛教訓深刻。只有當立陶宛主動、徹底糾正錯誤,回到“一個中國”原則上,中立關係才可能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