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實體經濟是產業互聯網主角
http://www.CRNTT.com   2022-01-11 09:21:28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日前,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隨著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日益融合,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變,我們應充分認識產業互聯網的前景和重點。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高端智庫咨詢課題專家劉典文章表示,當下,產業互聯網的建設是推進中國數字經濟邁向新發展階段的重要動力。在消費互聯網時代,各大平台憑借流量來獲取盈利,流量紅利的見頂推動互聯網的生態體系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化。互聯網的核心特征從“人人互聯”轉向“萬物互聯”,從側重生活、消費轉向側重生產、創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供應鏈管理等各環節的智能化,改善企業經營活動的精准性與敏捷性,並改善整個社會經濟循環的質量。

  文章介紹,當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一套促進產業互聯網落地的制度體系。2015年,國務院出台《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7年,《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印發。2021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發布。而在地方層面,產業互聯網也已成為各地重點扶持的關鍵項目。2021年8月,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發布了《北京市關於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實施方案》,並在同期舉辦的論壇上發布了《產業互聯網北京方案》。

  文章指出,打造產業互聯網的核心在於釋放現有場景的數據要素動能,實現產業間數據平台互聯,實現消費與生產的協同數字化。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在產業互聯網中起關鍵性作用。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發布,提出完善數據權屬界定、開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標準和措施,發揮社會數據資源價值。隨著文件的落實,數據要素將與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融合發展,數據流將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與人才流。

  打造產業互聯網,釋放數據紅利,要更加關注數據的開放與管理、利用與保護一系列權利配置的問題。我們無法忽略數據在流動過程中產生的安全隱患,互聯網企業在建立數據規則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開放帶來的現實危險。現有的消費互聯網在數據的利用與保護方面存在一些弊病,在建設產業互聯網時,不可照搬照抄消費互聯網的盈利模式,而是要尋找到適合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新方法。各互聯網平台應深化合作,加強數據有序共享,依法保護個人信息。

  文章認為,發展產業互聯網的目的在於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從製造向“智造”轉變。近年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著供給與需求不匹配、成本持續上漲、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而產業互聯網能夠助力實體經濟的創新與變革,改善供給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加快其響應市場的速度、拓展實體經濟的增值空間,使實體經濟朝著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因此,要大力推進產業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讓實體經濟成為產業互聯網的主角。

  總體看,要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順應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潮流,通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產業互聯網建設,為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與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