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1年3月銅鐘首次報時起,鐘樓的鐘聲曾陪伴著香港人拼搏向上的步伐,默默見證著香港的繁榮發展。到了1950年,因技術原因,銅鐘便停止為市民報時,沉穩悠揚的鐘聲悄然沉默。
2021年正值鐘樓銅鐘運作一百周年,香港文化中心希望通過舉辦“百載鐘鳴——用鐘聲留住回憶”慶祝活動,讓久違的鐘聲再次響起。但因鐘樓在九龍總站搬離後曾進行加固工程,部分樓層被混凝土所封,難以將銅鐘掛回原來位置,香港文化中心遂展開一場遠至英國的尋聲之旅。
何少明說,工作人員查閱檔案數據後發現,鐘樓的銅鐘重一噸,鐘聲為降E調。“我們便嘗試尋找與這個銅鐘音調、音色、鑄造及調音方法最吻合的聲音來還原鐘聲。”
英國約翰泰勒鑄鐘廠發現,他們於1919年鑄造了香港銅鐘後不久,以同樣方式、相同工匠與物料,鑄造了另一降E調同款銅鐘。該銅鐘現存放於英國拉夫堡一博物館內。
“因此,如今市民聽到的鐘聲就是通過數碼鐘聲系統,將存放於拉夫堡一博物館的降E調銅鐘鐘聲與香港天文台的網絡時間聯繫,實現同步報時。”何少明說。
當談及如今銅鐘報時的意義時,何少明說,時間的關鍵之處不僅在於準確,也在於同步——當所有地方的時間儀均在同步而行,社會各界才能夠同心並行,發揮應有效能。
“希望百年鐘聲的回歸,除了喚醒大家的集體回憶,也為未來帶來更多信心與期盼。”何少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