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近日,南太平洋島國湯加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引發的海嘯波及整個太平洋沿岸地區,多個國家發布海嘯預警,災害後續影響引發全球關注。
湯加地處西南太平洋板塊俯衝邊界上,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地殼活動強烈區,擁有“地球第二深”的湯加海溝。基於這樣特殊的地質位置,該地區火山和地震頻發。此次噴發的洪阿哈阿帕伊島火山歷史上就十分活躍,近100多年來,在1912、1937、1988、2009和2014年都出現過小規模噴發。
判斷一座火山噴發的影響首先要看其強度。據報道,此次湯加火山噴出的火山柱高達20多千米,結合火山爆發的聲音,以及引發海嘯的規模等,初步判斷其火山爆發指數(VEI)可能在5—6級之間。VEI是以火山噴出碎屑物的體積、火山灰超過峰頂或進入大氣層的高度,以及火山噴發的類型等因素,來綜合衡量火山爆發強烈程度的指標。共分8個等級,每升高一個等級,相應的能量會增加10倍。VEI6級以上的火山噴發比較罕見,人類有記載以來最大的一次是1815年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爆發,強度為VEI7級,當時噴出的火山灰隨著大氣流動遍布全球,導致整個地球的平均溫度下降約0.5攝氏度,1816年也因此在歐美國家被稱作“無夏之年”。
其次要看其持續的時間。通常來講,火山噴發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物質基礎,即地球內部的岩漿;二是噴發通道;三是噴發動力,即能夠促使岩漿從地球內部沿著通道噴出地表的能量。火山噴發能持續多久也取決於這三個條件。火山噴發多表現為間歇性,例如剛結束不久的西班牙拉帕爾馬島火山噴發,斷斷續續持續了近3個月。目前尚不能判斷此次湯加火山噴發到底會持續多久,需要持續關注。
火山噴發對地球來說司空見慣,但如果靠近人類活動區還需加以密切關注。洪阿哈阿帕伊島火山位於海底,爆發首先在當地引發海嘯,從報道中可以看到當地不僅空氣和水源受到污染,通信和交通也受到影響,導致飛機無法降落,大型輪船無法靠近,水源補給成為當前需要關注的問題。此外,火山噴發後在鄰近各國引發海嘯預警,如斐濟、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也受到影響。據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中國沿海海域於16日凌晨監測到海嘯波,最大海嘯波幅約20厘米,儘管影響較小,但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區也需對此加強防範。
此外,火山噴發也可能對氣候造成潛在影響。火山噴發出的二氧化硫進入地表上空平流層後,經化學反應形成硫酸鹽氣溶膠,從而阻擋太陽輻射,起到“陽傘效應”,使氣候發生變化。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向平流層中噴射了約2000萬噸二氧化硫,“陽傘效應”致使隨後兩年地球進入冷冬。就目前來看,此次湯加火山噴出的二氧化硫只有40萬噸,僅相當於皮納圖博火山2%的量,對全球氣候影響幾何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可能會出現局部地區降溫,尚需進一步持續觀測。
自然災害不分國界,應對大規模火山噴發需加強預測、防範和應對。目前,對火山噴發精准預測是世界性難題。隨著地球科學向深空、深地、深海發展,期待科學家對火山這一活躍的地殼活動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董漢文(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