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大公報報道,全球高校在不斷探索和加強科學研究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香港浸會大學公布,下學年推出四個跨學科學士學位課程,包括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工商管理文學士(全球娛樂)、創新醫療及社會健康社會科學學士/理學士,以及文理及科技學士,旨在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技能。每個課程學額由10個至40個不等,皆需符合浸大一般入學要求3322。
大灣區內地城市實習
浸大副校長(教與學)周偉立表示,未來的社會問題需要以科技和人文視野來解決,而將來的學生亦會向多行業發展。因此,學校希望透過跨學科課程,令學生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基礎,培養他們的自我學習、抗逆境、多元文化認知等能力,畢業後能夠在不同場合發揮所長。
在四個跨學科學士學位課程中,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和工商管理文學士(全球娛樂)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關,學額分別為40個和15個。其中,工商管理文學士(全球娛樂)將藝術與商業結合,學生將學習娛樂法例、數碼營銷、藝人管理等課程,亦有機會去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海外文化企業實習。市場學系副系主任何咏茵表示,課程設計參考了業界電影公司、唱片公司的意見,希望將課程內容落到實處。娛樂行業發展廣闊,學生今後能運用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等知識,為娛樂行業帶來新模式。
藝術及科技文理學士則旨在培養既能通曉藝術文化,又能掌握科技的專才,課程內容涵蓋藝術與人工智能、沉浸式媒體藝術、智能聲音和音樂製作等。
創新醫療及社會健康社會科學學士/理學士,以及文理及科技學士,學額分別是30個及10個。文理及科技學士課程的申請者需提供過往積累的創意作品集、創新方案等,並參加面試。每位學生入校後,會有至少一位專業導師帶領他們研究課題。該課程重點在於學生將根據個人興趣,再結合市場需求,和導師一起設計四年的課程,並選定想討論的社會議題,例如全球暖化、健康與福祉、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等。宗教與哲學系教授張寄冀表示,現代科技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不少衝擊,比如人工智能的倫理、地位問題,將科學和人文結合思考是必要的。該課程會涉及各個學科的知識,適合對自我意識和市場變化有敏銳認知的學生,希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以致能夠對付未來的不確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