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熱起來的非遺傳播,需要避免步入誤區
http://www.CRNTT.com   2022-01-25 17:08:12


 

  非遺的傳播,必須尊重每個非遺項目的特殊性,將其中的文化內涵扎扎實實研究透徹,用思辨的理性審視每一個細節,這種深度思維的改造才能借助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引導大眾正確認知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古老的非遺真正“活”起來。央視非遺公開課、“以潮流致敬傳統”的B站春晚、《元宵奇妙夜》《中秋奇妙游》等河南衛視傳統節日晚會等,都是非遺成功傳播的典範。傳統木工在現代生活中被游離到邊緣,但央視非遺公開課中的榫卯木作卻嚴絲合縫、精巧細致,令人著迷;在B站春晚中,湖南花鼓戲與歐美搖滾融合竟能造成“神曲”效果,傳統琵琶也可模仿世界各地的樂器,奏出最為時尚的音符;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將打鐵花、刺綉、剪紙、皮影、泥塑、舞獅等非遺項目作為主角充分展示,讓古老的非遺跳出圈外煥發出新奇的魅力。

  其實,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都隨著時代的訴求而不斷流變,與時代相適應,猶如奔流不息的活水源頭,承載著以不變應萬變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我們必須從根上入手,加快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讓下一代不僅接受西方工業科技文明教育,也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每一代中國人在起點上就能深刻理解非遺的精髓,如此才能在未來不同的時代和語境中正確體現和表達自己的文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