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瑾:歐美分歧表現在諸多領域:在安全與防務領域,美國往往採取單邊主義,動輒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歐盟則支持多邊主義,推崇通過外交、談判等非軍事手段和平解決爭端,慎用武力,所以歐盟被稱為“民事力量”或“規範力量”;在對待歐元問題上,美國不希望作為歐洲統一貨幣的歐元過於強大,不願看到歐元有能力挑戰美元的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在數字化建設方面,美國在全世界包括歐洲打擊華為5G技術,歐盟有些國家(如德國)在對待華為5G技術上則有不同看法;在能源問題上,美國反對“北溪-2”項目建設,不希望看到歐盟與俄羅斯能源合作深入發展,而德國堅持發展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儘管“北溪-2”項目暫停審議,但德國認為歐洲能源安全和能源多樣化,離不開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在對華政策上,美國把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全面打壓中國。歐盟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2019年3月12日歐盟出台的《歐中戰略前景》儘管把中國視為競爭者和制度對手,但強調中國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簡言之,美歐分歧的核心在於美國希望發展自己主導下的大西洋夥伴關係,歐盟雖然十分重視發展與美國的關係,但強調構建平等的、符合歐盟利益的大西洋夥伴關係,同時強調戰略自主,維護“歐洲主權”。
王朔:美歐最大的分歧點在於雙方利益並非完全一致,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不可能採取完全相同的策略。美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出發點在於維護全球霸主地位,掌控全球秩序;歐盟雖然希望享受西方世界的制度紅利,但並沒有稱霸全球的野心,不願意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隊。在目前國際形勢下,無論是烏克蘭危機還是中東、北非局勢,歐盟在處理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國際事務時,常常“身不由己”,不得不被綁上“美國戰車”,不能完全掌握自身命運。而且,美歐之前出現矛盾時,美國往往會毫不猶豫地犧牲歐洲利益,這在阿富汗撤軍事件中就表現得尤為露骨。美國習慣把歐洲當作一張牌來打,歐洲不願意繼續充當這樣的國際角色,這一核心矛盾促使歐盟不斷推進戰略自主。
歐盟推進戰略自主前景如何?
1月1日起,法國接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為期半年。“我們要讓內部合作的歐盟成為對外強大、主權完整、決策自由、命運自主的歐盟。”馬克龍近日在介紹法國輪任歐盟主席國的工作目標時說。法國《回聲報》評論稱,主持歐盟理事會的6個月,將是法國“擔起歐盟雄心的歷史時刻”。馬克龍政府的行動計劃再次凸顯“通過強化歐盟主權來捍衛法國主權的至關重要性”。
閆瑾:法國是“歐洲主權”的倡導者和核心推動者。今年上半年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對歐盟推動戰略自主進程會有重要影響。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介紹了法國的工作計劃,包括推動歐盟防務建設、研究經濟議題、應對移民問題等。法國計劃於3月主辦歐盟特別首腦峰會,討論相關議題。法國官方明確表示,推動歐盟的戰略自主性,是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重要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