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立春已過,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喀喇昆侖高原仍寒風呼嘯、滴水成冰,夜間溫度降至-30℃。
22時許,一陣急促的哨音打破雪山的靜謐,新疆軍區某紅軍師警衛偵察營官兵迅即集合,按照作戰編組向野外機動。
“據上級通報,距離我們10多公里的山區潛藏著一股‘敵特’……”機動途中,營長張坤利用電台向官兵通報情況。與記者同乘一輛車的偵察連指導員王哲介紹:“這次是兵分多路同時行動,我們主要擔負核心區突擊任務,其他小組則在不同方向對該區域的道口和要點地域展開封控。”
距離目的地越來越近,車隊全部閉燈行駛。在深沉的夜色中,各車駕駛員通過車輛夜間輔助駕駛系統嫻熟操控戰車。
三級軍士長劉言告訴記者:“這套輔助駕駛系統有4種模式,分別對應不同的天氣和戰場環境。通過中控屏,偵察人員可以實時偵察車外情況。”
車隊抵達目標附近地域後,官兵下車,快速向目標接近。“俯下身子,腳步再輕點兒!”王哲輕聲提醒記者。
爬到附近一處高地後,官兵使用夜視裝備對目標區域進行觀察。已占領制高點的狙擊小組報告:“‘敵特’在前方設置多個巡邏哨和觀察哨。”“A組拔除巡邏哨,B組幹掉觀察哨……”行動命令通過小型電台發送至各作戰小組。很快各小組報告:“行動成功。”C組利用繩索,從“敵特”疏於防範的高山方向滑降至指定位置,與其他小組完成合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