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消費場景不斷豐富活躍了夜間經濟。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各地夜間文化活動和餐飲、旅遊消費變得愈加活躍,僅含有夜游類景區的訂單占比即達35%。這提醒我們,挖潛夜間經濟重在推陳出新,進一步增強夜間消費的體驗感和便利度。
夜間經濟通常指以服務業如休閑、旅遊、購物、餐飲等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城市消費經濟,涵蓋了線上線下、實物及虛擬等多個層面的內容。受疫情影響,我國消費仍處於恢復發展過程中,而夜間經濟發展對促進消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1.2萬美元的台階,夜間經濟在我國已有了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客觀需要。有關市場研究報告認為,2020年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已突破30萬億元,預計2022年將突破40萬億元。
不過,夜間經濟的發展同樣存在不少問題。
從業態來看,各地夜宵、夜購以及美發美容等夜間生活服務消費較為活躍,但演唱會、音樂會、話劇、電影等夜間文化娛樂消費活躍度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其他城市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差距較大。
從融合程度看,夜間經濟融合發展有名無實的情況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一些商圈、景點“招客容易留客難”,消費額不高,面臨盈利難題。
從服務配套看,夜間經濟需要相關服務行業的高度協調發展。比如,消費者夜間通勤,需要地鐵、公交延長運營時間,需要更多的出租車、網約車。又如,社會治安、人流擁堵的疏導應有預案,疫情防控常態化應得到充分保障。同時,醫藥商店及夜間門診部也應合理布局,等等。
不難看出,夜間經濟發展涉及城市管理、環境衛生、交通便利方方面面,也涉及城市地理區域布局,是一道涵蓋了經濟發展、城市治理的綜合題。推動夜間經濟健康發展,充分挖掘夜間經濟潛力,要因地制宜,找准主要發展方向。
一是要將多元文化深度融合到城市夜景營造,開發多樣化、主題性、特色類的夜間文化體驗項目,增強夜間消費的體驗感和便利度。二是要將夜間經濟作為城市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整體發展規劃,著力抓好城市夜間經濟規劃布局,合力推動夜間經濟成為我國城市經濟一張亮麗的名片。三是要發展新模式新業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不斷調整和豐富夜間消費業態,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台各類支持夜間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使其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增加就業的同時,也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各級政府要努力增加經濟產品供給,同時補齊城市管理短板,促進各方聯動、優化市場環境,為夜間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