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功,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世界奇跡。未來40年,碳達峰碳中和可能為中國經濟發展再創一個奇跡。“雙碳”目標願景將推動世界經濟發展方式從過去的規模速度型逐漸轉向質量效率型,驅動新一輪世界範圍的產業競爭,尤其是在零碳能源技術領域的產業競爭。美國、英國、歐盟、韓國、南非、日本,都在布局新一輪的技術創新行動計劃,試圖突破資源依賴型,走向技術主導型,搶先占領技術創新高地。
碳達峰碳中和以創新綠色低碳技術為基礎,以降低綠色溢價為充分條件,以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為必要條件。新能源和新技術突破是實現碳中和的前提,但不能走向“技術經濟決定論”,將碳達峰碳中和簡化成一個能源替代問題或技術創新問題。由於經濟發展的內在機制,僅靠技術進步和能源轉型並不足以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對於中國來說,更為根本的是依靠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轉變,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構建生態文明發展新範式。
穩中求進的核心是安全降碳
穩中求進,既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和方法論。自“十三五”以來,始終著眼於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中央在經濟工作領域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取得了重要成果和寶貴經驗。碳達峰碳中和表面上是降碳問題,本質上則是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問題。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和方法論,堅持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頂層設計文件將“防範風險”作為重要原則之一,提出要妥善處理減污降碳與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群眾正常生活的關係,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經濟、金融、社會風險,防止過度反應,確保安全降碳。當前,中國仍處在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時間窗口偏緊,技術儲備不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任務相當艱巨。實現“雙碳”目標尤其要講究章法,要強化底線思維,堅持先立後破,既不能搞“碳衝鋒”,又不能搞“運動式”減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