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據新華社報道,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應邀訪問中國,開啟舉世矚目的“破冰之旅”。在其訪華期間,中美雙方就處理兩國關係的原則達成重要共識並發表“上海公報”,推動中美關係邁出走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回首來路,中美雙方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雙方都堅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原則。中美相互打交道並不是為了把對方改造成自己,更不是為了把對方打倒,而是為了尋求並擴大共同利益。著眼未來,中美應從融冰歷史中汲取智慧與力量,推動兩國關係重回正軌、穩健前行。
中美兩個大國政治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各異,存在分歧很正常,這是50年前雙方就認識到的現實。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美方一些政客逆潮流而動,以冷戰零和思維看待中美關係,單方面挑起事端,導致兩國關係遭遇嚴重困難。渲染意識形態對立,顯然背棄了發展中美關係的初衷。只有超越分歧、尋求中美共同利益交匯點,才能順應歷史大勢和國際社會普遍期待。
50年光陰流轉,中美各自發展都歷經滄桑巨變。中美要繼續走好和平共處之路,就應樹立正確的相互認知。無論處於何種發展階段,中國的目標都不是要取代誰、威脅誰,而是讓中國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推動各國共同發展。一些美方政客渲染對華競爭遏制、鼓吹“脫鈎”敵對,不過是霸權“焦慮症”作祟,這不僅無助於解決美國自身面臨的問題,還會傷及中美及世界各國人民利益。
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美合作可以辦成很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眼下,人類地球村面臨多重危機挑戰,亟待包括中美在內的各國攜手應對。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和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對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穩定肩負著重要責任。“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當前形勢下,中美兩國理應展現大國擔當,加強合作,同各國一道共同應對困難考驗,為動蕩變革中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以史為鑒,中美關係才能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