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擴內需的內生動力正進一步增強。去年以來,我國有序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開展了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規劃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市場主體活力得到有效提升。截至目前,我國市場主體達到1.5億戶,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
積極穩妥擴大有效投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從地方兩會提出的年度目標看,作為擴內需的重要舉措之一,積極穩妥擴大有效投資已成各地穩增長的重頭戲。
比如,河南提出“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萬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投資1.8萬億元”;江西提出“重點推進3453個省大中型項目,年度投資1.1萬億元以上”;浙江省提出“要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突出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有效投資增長6%左右”。經濟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按照“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的要求,多地圍繞“兩新一重”等加大有效投資力度,除了“鐵公基”等傳統基建,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袁達表示,今年我國將扎實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細化工程項目清單,根據項目特點明確可衡量、可考核的具體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指導督促各地方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扎實做好專項債券項目準備等工作。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任榮榮表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等領域短板,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便捷要素流動、改善公共服務,既有短期穩增長效應,又有中長期增動能效應。
持續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有助於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和動力。袁達表示,近年來,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取得積極成效,有力支撐了投資對穩增長關鍵作用的發揮。下一步,將通過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等創新舉措,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促進社會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