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2021年經濟工作、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續”。這為做好2022年財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心懷“國之大者”,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跨周期調節,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從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財政責任
人民日報發表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文章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財政部門是重要的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必須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科學把握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增強做好跨周期調節、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擔當,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新的偉大成就。財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億元,同比增長0.3%,基層“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強化跨周期調節,促進經濟持續穩定恢復。減稅降費效果明顯,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常態化實施並擴大範圍,中央財政2.8萬億元直達資金效能繼續提升。債務風險逐步化解,財政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當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叠加,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財政收入方面,經濟穩定恢復態勢不斷鞏固,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制約,疫情形勢持續演變增加財政收入增長的不確定性。財政支出方面,科技攻關、鄉村振興、生態環保、基本民生等重點支出需要加強保障,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以及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也需要新增支出。
面對複雜形勢和繁重任務,必須心懷“國之大者”,錘煉鬥爭本領,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深入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宏觀政策有工具有空間,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有基礎有條件。同時要未雨綢繆,從歷史長周期的比較分析中進行戰略性思考,從細微處洞察事物的邊際變化,自覺將財政工作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局中謀劃、部署、推進,以奮力推進財政改革發展的實際行動奮進新征程。
準確把握積極財政政策的內涵要求
文章指出,2022年,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深刻理解和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續”。提升效能,就是要統籌財政資源,強化預算編制、審核、支出和績效管理,推進績效結果與預算安排有機銜接,加強與貨幣政策等協調,確保宏觀政策穩健有效。注重精准,就是要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小微企業紓困、科技創新,實施新的更大力度減稅降費;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同時加強對基本民生、對重點領域、對地方特別是基層的財力保障。增強可持續性,就是要統籌需要和可能安排財政支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騖遠、吊高胃口;適當確定赤字率,科學安排債務規模,有效防範化解風險。具體來說,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增強市場主體活力。市場主體有活力,經濟“引擎”才會有動力。要實施好組合式規模性減稅降費政策,讓更多市場主體享受實惠。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製造業等重點行業,堅持以階段性政策為主,與制度性措施相結合,兼顧財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同時,落實落細已經出台的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在做好政策效果評估的基礎上,研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後的接續政策。
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提高支出精准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為此,財政赤字要保持合理水平,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大力優化支出結構,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重大戰略、現代農業和“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加強分配方案備案審核,健全直達資金監控體系,促進財政資金規範高效安全使用。
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要有機結合”的要求,按照保持政府總體杠杆率基本穩定的原則,確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優化債券使用方向,重點支持在建項目後續融資。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做深做細項目儲備,合理加快使用進度,確保債券資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更好發揮對投資的拉動作用。
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較大幅度增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特別是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加大財力下沉力度,省級財政要切實擔起主體責任,向基層傾斜財力。基層財政要嚴格落實國家重大財稅政策,加強財政管理,統籌好各類支出安排。繼續用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結合實際擴大範圍,提高直達資金分配、撥付和使用效率。加快縮小區域間人均支出差距,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要繼續壓減非重點、非剛性支出,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強化“三公”經費預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加強對過緊日子落實情況的評估,嚴把支出關口,把更多財政資源騰出來,用於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場主體發展。
嚴肅財經紀律,整飭財經秩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完善權力監督制度和執紀執法體系”。要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嚴格執行各項財經法規和管理制度,讓財經紀律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切實加強財政管理,規範收支行為,不得違規建設樓堂館所、發放津貼補貼,不得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堅決打擊各種偷稅漏稅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