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元等研發人員的刻苦攻關,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大功率藍擎發動機,終結了重型商用車長期依賴國外發動機的歷史。
2001年,原濰坊市無線電八廠技術員姜濱和幾名同事,一起創辦山東歌爾聲學股份有限公司(後更名為歌爾股份有限公司)。3年後,從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畢業的宋青林博士加盟歌爾聲學,成功開發的MEMS麥克風芯片,填補了國內空白。
然而,在各種要素資源向特大城市、中心城市聚集的當下,濰坊吸引高層次人才並無太多優勢。正如濰坊市工信局原一級調研員李玉軍所說:“論城市吸引力,濰坊比不上青島、濟南,甚至煙台。”
對濰坊大批省級單項冠軍企業和省級“隱形冠軍”企業而言,自身尚不具備濰柴動力、歌爾股份等大企業的行業地位,有的還地處相對偏遠的周邊縣市,招攬高端人才並不容易。
為彌補自身短板,一些“冠軍”企業從實際出發,利用生產製造優勢,主動與大院大所進行產學研合作,走出了一條“借腦生智”的路子。
位於臨朐縣的華特磁電,2002年“攀上”中科院時還是一家小企業,全年銷售額不過三四百萬元。董事長王兆連回憶說,當年能敲開中國科學院的大門,得益於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在北京組織的一場產學研對接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