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透視德國海外軍事行動
http://www.CRNTT.com   2022-02-24 10:21:30


德軍艦艇駛入其駐吉布提後勤保障基地碼頭。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2月14日,一架載有70名德軍的飛機降落在立陶宛卡爾梅拉瓦。這是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之際第一批抵達立陶宛的德軍部隊。此前,德國宣布將派出350名德軍增援駐扎在立陶宛盧克拉軍事基地的一個北約戰鬥群。這將使駐扎在當地的德軍增加到約900人。

  據德國官方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12月,德國以“國際反恐與強制和平”為名在熱點地區設立的軍事基地有7處仍在運作,年內共接納德軍3000多人次。此外,德國還以培訓、交流等名義在美國、法國、英國等盟國設有多個軍事基地,海外軍事行動和海外基地數量不斷增加。

  謹慎有加逐步實現轉型

  德國聯邦國防軍於1955年建軍。冷戰結束後,重歸統一的德國從東西方對峙的“前線國家”,變成被友邦環繞的“歐洲中心”,直接性的大規模入侵威脅基本消失。同時,被冷戰掩蓋的民族與宗教矛盾不斷抬頭,地區性危機、恐怖襲擊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新威脅紛紛浮現。

  然而,鑒於“世界大戰發動者和戰敗國”的敏感身份,德國在軍隊走出國門的問題上一直謹慎有加。按照聯邦德國《基本法》的規定,德國武裝力量只能執行國土防衛及參與北約集體防衛任務。1994年7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認定,法律意義上的“防衛”也包含“制止國際紛爭及危機、維護和平等行動”。此後,“有法可依”的德軍才陸續參與了聯合國和北約在波黑、柬埔寨、伊拉克、南聯盟等國的多邊軍事行動,但主要執行護衛、培訓、偵察、後勤等非作戰任務,而且也並未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

  2001年11月,阿富汗戰爭大規模戰事告終後,德國派出近4000名德軍加入新組建的北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進駐阿北部重鎮馬扎裡沙裡夫的馬爾馬爾基地。此後20年間,該基地接納了累計近16萬人次的德軍。以此為標誌,德軍首開設立海外基地之先河,實現了從“本土防禦型”向“對外干預型”武裝力量的轉型。

  安全形勢發展帶來變化

  對於納粹德國發動侵略的歷史和犯下的暴行,德國戰後歷屆領導人都明確承認,並對其後果“全面承擔責任”。從持續賠償大屠殺受害者,到為受害者群體建立紀念地;從立法嚴禁宣揚納粹,到教育下一代與納粹意識形態做鬥爭……德國對歷史的深刻清算與反省贏得了許多國家的原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