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業中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2月26日電(記者 張嘉文)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勢如破竹,已挺進首都基輔,“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引發熱議。 政治大學外交學系主任盧業中向中評社表示,烏克蘭事件球是在俄羅斯那邊,兩岸問題也一樣,球是在北京那邊,目前兩岸仍是分治,如果北京一定要推進統一,很可能就不會是和平方式,但就看相關後果是不是北京願意承擔的。
盧業中為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國際研究英語碩士學位學程主任,及韓國延世大學訪問教授,美國華府威爾遜研究中心及史汀生中心訪問學者。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美國外交政策、及中美關係等議題,現為“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會長、政治大學外交系主任。
對於烏克蘭處境被拿來和台灣對比,盧業中說,到目前為止,美國在兩岸議題上還是採取戰略模糊,至於到底有沒有效,或者是什麼情境下會無效,當然是各方討論的重點。但就像烏克蘭事件,球其實是在俄羅斯那邊,兩岸問題一樣,球也是在北京那邊。
盧業中表示,所謂球在誰那邊,不是說誰一定擁有優勢,而是說這一方有發動權,對於整個事件後續發展的影響會比較大。兩岸顯然是如此,現階段來講,並不是台灣正式主張要獨立,而是北京一直有統一的主張,不能說這一定對或一定錯,但放在現實環境下考量,兩岸現狀是分治,換句話說,北京在這節點上,如果一定要推進統一,很可能就不會是用和平的方式,但要看這後果是不是北京願意承擔的。
盧業中認為,台灣在這過程中,畢竟是實力相對比較小的一方,雖然台灣在高科技或產業鏈等具重要性,但說實話,當最後劍拔弩張或干戈相向時,高科技或產業鏈的考慮,在發動戰爭的那一方,勢必不會考慮進去,更不會是決定性因素,如果是的話就不會打了。
盧業中強調,當然北京還是必須思考,戰爭不是在發動這一天就結束了,後續發展怎麼處理,怎麼去管理跟台灣的關係等等,都應該是北京的考慮因素,更何況戰爭發生後,還可能有其他國家對台灣的支持。
盧業中說,當然兩岸之間和平相處才是重點,譬如有個對話管道和空間,起碼能避免誤判,其實俄羅斯跟烏克蘭在過去這段時間中,大多是彼此喊話比較多,喊話的時候很難避免有情緒。類似的情緒放在兩岸,可能就變成民族主義的對撞,做出的決定就不會是理性的考量,也難免有擦槍走火或者是誤判的情況發生,這樣子對兩岸就很危險。 |